大军在勇威岛驻扎下来。
5百瀛州军,7百苏禄雇佣军,再加上水手以及商行人员,总计有1900几人。
合适的建城地点业已选好,在大河的一处大回转位置,地势稍高,南北宽四里,三面临水,距离出海口大概有五里。
这条大河因为朱常瀛的到来也有了名字,由于它正好位于勇士的前列腺位置,所以朱老七给了它一个很霸气的名字。
元阳河。
因为如此,这座尚未开始动工的城池理所当然的被称为‘元阳’。
勇威岛虽然距离真腊不远,但真腊的核心之地在内陆,而沿海则一片蛮荒,不见人踪。这令朱常瀛就近雇佣人手采购建材的计划落空。
不过这也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900壮劳力在手,完全可以自力更生!
短暂商议过后,大军一分为二。
沈兴统领五艘船只前往大泥购买砖石补给、招募人手。
同时,带走了朱常瀛的一封亲笔书信,信中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要求驻澎湖移民署要想尽办法,通过南洋商行船只向华英、勇威岛移民,而且要求一定要北方移民,多多益善。
第二件,在瀛州属地、福建市舶司驻地发布通告,昭告诸商,拍卖勇威岛玉石矿经营权,限额三家,附带条款,必须自筹150户,500人以上人口定居勇威岛。
关于招揽移民,瀛州一向是北中南三地兼顾,理由也不必多说,为了制衡同稳定。
地域抱团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大明朝顶层权力失衡,未尝不是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开拓南洋也不例外,若只靠着福建或者广东自发移民,朱常瀛的权力99%会被架空,乡党这玩意的力量比皇权来的直接。
明末至我大清,两省移民对开发南洋居功至伟,然而却沦落被屠戮的命运,最终也就落下新加坡那点弹丸之地,就还是被人赶过去的。
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不团结啊。也不用别人挑拨,自己人就先干起来了。
如果说大明朝有功,最大的功勋莫过于夺回北方故土,并全国大移民,弥合南北矛盾,将我们这个族群重新整合在一起。
北宋之后就南北分治了啊,南人北人彼此敌视尤胜过外族。
显然,朱常瀛不想南洋出现这样的情况,争取在他闭眼前,大明人占据的土地上要使用同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把这个整体分割的支离破碎。
自己的语言都不通,又何谈世界通用?
船队渐渐消失在海平面,返回身,1300多人开启基建狂魔模式。
补给足够2月,工具不缺,而岛上的木材则取之不尽。朱常瀛决定在岛上蹲守一月,把营地建设起来。
通过审问,得知这座玉石矿脉是几个葡人于一年前探索时发现的,并将这个消息转卖给佣兵头子津田,这才有了岛上的简陋营地。
除倭寇以外,有女人19名,矿工136人。
这些矿工是走运的,爆发战斗时躲在山里不敢出来,战斗过后,又把5名日本监工绑来献功。仔细询问,这些人竟然是从马来半岛一个叫做丁加奴的地方掳掠来的。
这也并不能说明倭寇就有多残忍,事实上所有人都在这么干。
大明来人才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相对文明一些。而瀛州更是文明中的典型,这不又做了一件好事么?
送他们回家是不可能的,男人仍旧需要开采矿石,女儿则负责浆洗衣物,不过有薪水拿,并承诺在方便时,可以送他们回家。
这并不是在骗他们,没有必要。
而经由这些人又了解到,在雨季来临之前,会有倭寇前来换防,送来补给并取走矿石。
暹罗湾的雨季为5至9月,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两个月,勇威岛就要迎接下一波倭寇。
这真是再好不过了,朱常瀛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日本刀具甲胄,将来是要准备开一家博物馆专厅的。也不单单是日本,事实上各类具有代表意义的玩意,朱常瀛都会刻意的收藏一部分。
整个瀛州军都知道,殿下对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有着异常执着的收藏癖。
沈兴于三月中旬登陆大泥国,此国又称北大年,太呢......城即是国,这是城邦制国家的特色。
刚刚入港,沈兴便觉形势不对。
大泥以贸易立国,商业兴盛,女王也比较开明,对各国商贾平等以待,是以此城在马来半岛上最为繁华,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