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国基本上同意俄国加入WTO,英伦和高卢鸡还需要再出访一趟。英伦人最重视金钱和面子,相信有了劳斯莱斯和宾利等集团公司的合作,那边不会阻拦。
高卢鸡那边肯定要多花费一些时间,相信传统的友谊坚持,并且介绍阿三这个大客户给他们,合作也不会存在什么障碍。函夏那边应该也最欢迎俄国加入WTO,这样在框架下双方贸易又可以降低不少关税。
尼古拉把身边的达莎塔兰叫过来,给自己安排一下法国、英伦的访问行程。争取一次性把,事情都谈妥,准备在4月份召开的WTO会议上,正式加入。
这样最迟2004年就可以生效,只有拥有国际上的竞争才能催生俄国的产业进化。最不济,还有自己及其背后的斯拉夫财团支撑。
打不过就收购,来俄国做生意,必须要找本地的强援合作,而尼古拉就是俄国最大的寡头集团。毕竟1.7亿及其六千多万人口的加盟国市场,谁不心动?
俏皮可爱的达莎塔兰,给尼古拉带来一个好消息。“老板,俄国深空宇宙探索公司巴诺伊尔·普希金发来消息,希望您去一趟哈萨克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后天将会在那里进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发射测试。”
“这么快?已经维修好了吗?原先不是计划在安-225的机背上进行发射测试。”尼古拉也确实被惊讶到了,本来还以为第二架安-225飞机完成测试之后,还需要等待维修版的暴风雪号才能继续下一步测试工作。看着这里的文件意思,目前需要准备两个阶段同时测试工作。
“老板,你忘记了吗?俄国深空宇宙探索公司一年半时间已经烧掉50亿美元,如果再搞不出点名堂出来,我都准备建议你找人去好好调查一下。
我们俄国本来航天人才就不缺,再说返修那些现成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很难吗?当年的那些高级技术工人都还在,你给了他们生存的饭碗,他们能不卖力工作吗?提前个几个月完成任务,也不奇怪才对。”
达莎塔兰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并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长大的。曾经的苏国可是航天大国,就是现在的俄国航天领域,也比阿美莉卡某些方面强上许多。
尼古拉用手敲了敲脑袋,达莎塔兰说的没错。现在不是2023年,而是2003年,那些航天技术人才还存在,技术还未遗忘和流失。是自己的固定思维让自己错判形势。
“也对,毕竟烧掉将近50亿美元,而且还从乌国那边掏空了航天人才。我开出的工资和待遇是苏国时代的7倍,就是NASA那边的专家待遇也没有他们优厚。那就安排行程去一趟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听说那个疯狂的普希金准备开个双震撼,第一次用火箭助推的模式把暴风雪一号发射升空,第二次准备用安-225背负着助推器和暴风雪二号上太空,而且还从俄国航天局挖来两名宇航员准备一起上太空。安全性真的可靠吗?我就怕他闹出一个大事故出来。”
达莎塔兰耸耸肩,很是无所谓的回答道。“你现在开始担心起来,当初你招募他过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还承诺过,你不干涉他的决策。”
尼古拉尴尬起来,以前的老毛病又犯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又如何,当初马斯克的猎鹰火箭失败多少次,光是放烟花都让大家看的非常过瘾。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既然人家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充分的考量。算了,不瞎猜测,见面的时候询问一下,不就知道答案了嘛!
随着一架银白色的湾流550商务飞机降落在广袤无垠的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在一片白雪皑皑覆盖的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突兀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矗立着,如同一座钢铁巨城,静默而庄严。
尼古拉身穿厚实的大衣与围巾,戴着传统的俄国大皮帽,只露出两只眼睛。外面呼啸的冷风卷着寒气直达身体内部。1月的哈萨克斯坦是最冷的时候,外面已经达到零下35度左右。
尼古拉看着发射场四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风凛冽,但这里聚集的人群可不在少数,尤其是来自加盟国及俄国的人居多。
这里也经过尼古拉的资金加持,整个发射场多了很多设备,就连发射架及设备也焕然一新。一看就知道重新刷了一层油漆,并加上从俄国航天航空局购买的专属发射架,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本次过来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次破旧不堪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不见了,在发射塔的那边,粗壮的火箭及助推器携带着暴风雪号停靠在那边。上面还冒着白色的雾气,这种低温有助于燃料的加注。
普希金同样身穿军大衣,带着手套向着尼古拉深去。“达瓦里氏,尼古拉阁下!目前已经准备就绪,我会让你看到伟大的苏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可靠。我说过,只要给我人才和金钱,我们会让您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来吧,我带你去控制中心参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确实感受到了,这次来这里感觉不一样,而且那个大家伙也焕然一新。我坚信我们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可以给航天科技界带来一次小小的震撼。”尼古拉也是忍不住赞叹道,在金钱的加持下,仿佛重新恢复到当年苏国的场景。
来到控制中心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硕大的液晶显示屏。中间位置播放着暴风雪号不同角度的监控,以及整体发射架的所有情况。台下是清一色的太平洋贴牌电脑,还有来自伊尔库斯克的通讯设备。
整个大厅都是身穿统一白色制服并标有蓝色地球图标的俄国深空宇宙探索公司LOGO。这些人,以中老年的技术专家居多,每个专家身边则是配备两到三名实习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