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男爵,正三品!(2 / 2)

要知道,正三品可是极高的官阶啊!在整个南国历史上,如此快速晋升至正三品的例子可谓凤毛麟角。更何况,吴晴的父亲吴道子,身为京畿处的执掌者,也不过才是正三品而已。如今,吴晴竟然在短短时间内从一个小小的五品员外郎一跃成为三品男爵,这样的跨越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一时间,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人羡慕嫉妒恨,觉得吴晴运气太好;有人则开始揣测陛下此举背后的深意;还有人担忧吴晴是否真的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担当如此重任……。

伴随着陛下威严的声音响起:“不必谢恩了。”这句话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使得在场的诸位臣子们可以稍微的放松放松。紧接着,杨公公那独特且尖锐刺耳的嗓音传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听到这话,众多大臣们赶忙向圣上请安行礼之后,方才井然有序地朝着殿外缓缓退去。

就在他们刚刚迈出殿门的时候,无论是那些熟悉吴晴的还是对其并不了解之人,皆不约而同地上前与他寒暄问候起来。这些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小吴大人”、“小吴爵爷”之类的称呼,一时间令吴晴应接不暇,有些手忙脚乱。

幸运的是,就在吴晴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吴道子及时赶到了现场。看到吴道子出现,周围的人群立刻自动让出了一条通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吴道子仅仅是神色淡然地对吴晴说了一句:“我在家里等你。”说完,便转身离去,留下吴晴独自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就在此时,那些方才刚刚散去的官员们,犹如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一般,再度迅速地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脸上堆满笑容,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要知道,这些原本官阶低微、品级不高的官员,如果不是像今天这样盛大的朝会,平日里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能够亲眼目睹圣上的龙颜。而在这群人中,尤以太子和四皇子两派的人占多数。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那两位尚书曾经的部下,由于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所以此刻都拼命向吴晴表示友好。

说时迟那时快,第二个前来解救吴晴于困境之中的人竟然是杨公公。只见杨公公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独特而略带沙哑的嗓音,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当众人终于看清楚来人正是杨公公之时,刚才还紧紧围绕着吴晴的一众官员,这才开始慢慢地四散开来。

等到人群完全散去之后,杨公公这才压低声音对吴晴说道:“小吴大人啊,陛下特意吩咐老奴过来送送您。”听到这话,吴晴连连说道:“岂敢劳动公公大驾!”与此同时,他的手如同变戏法般从袖口中抽出一张面额高达五百两的银票,然后趁着旁人不注意,极其自然且不着痕迹地将其塞到了杨公公的手中。

杨公公满脸惶恐之色,连连摆手推辞道:“哎呀呀!小吴大人您可真是折煞老奴了!如今您贵为正三品男爵,更是京畿处同知,就算给老奴一百个胆子,老奴也万万不敢收受您的钱财啊!”

然而,吴晴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只见他手腕轻轻一抖,那张银票便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般,径直飞入了杨公公的衣袖之中。随后,他迅速伸出右手,紧紧按住了杨公公的手臂。

见到吴晴如此坚持,杨公公心知再拒绝下去恐怕会惹恼对方,于是不再推脱,反而恭恭敬敬地向吴晴行了一礼,说道:“既然小吴大人一片好意,那老奴就却之不恭了。请小吴大人放心,日后老奴定会尽心尽力。”言罢,杨公公转过身去,缓缓推动着吴晴的轮椅,朝着宫门方向稳步前行。

有杨公公在旁陪伴并推动轮椅,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之处——沿途再也没有人敢前来打扰吴晴。想必陛下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特意派遣杨公公前来相送。对于吴晴而言,花费这区区五百两银子便能换来片刻安宁,实在是物超所值。

就在与杨公公闲聊之际,吴晴不经意间得知,在自己离宫外出的这段日子里,陛下竟然常常挂念起自己。正当他想要进一步询问详情时,忽然察觉到杨公公的步伐逐渐放缓下来。他心生疑惑,定睛向前望去,只见一名身影静静地伫立在前方,似乎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前方等待着他的人,乃是整个南国官场上权势滔天、位列三甲之人——南国宰相,亦是他的授业恩师,莫若的生父,赫赫有名的莫名莫大人!

待得距离渐近,吴晴赶忙躬身施礼,口中尊称道:“学生拜见老师。”与此同时,一旁的杨公公也赶忙行礼拜见,并言道:“老奴参见宰相大人。”

莫名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杨公公退下。然而,杨公公似乎略有迟疑,依旧恭谨地回应道:“陛下吩咐奴才护送小吴大人出宫。”

莫名面色平静如水,缓声道:“出宫之路,本官自是知晓。”言罢,那杨公公似还有话欲说,但在莫名凌厉的目光扫视之下,只得硬生生咽下到嘴边的话语,转而向吴晴说道:“小吴大人,老奴稍候会前往您府上宣读圣旨。”语毕,便悄然无声地退至一旁。

起初,吴晴本欲自行推动轮椅前行,岂料莫名竟直接伸手握住了轮椅把手,缓缓推动起来。吴晴见状,急忙开口道:“这如何使得……”可话未说完,就被莫名轻轻按住肩膀制止。随后,莫名像是陷入回忆一般,自顾自地感慨道:“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莫名的这声感叹,却让吴晴不知道怎么接话,这么多年的意思有很多,他老了,莫若也去北国多年,吴晴如今也步入了官场。一时间吴晴不知道回答些什么。

“老师,对不起。”

吴晴的这声对不起,说的相当诚恳。当年若不是吴晴,莫若也不会去了遥远的北国。

莫名没有接过吴晴的话,而是说道:“我当时刚调入京中,第一次参加朝会,散朝时就是从这里走,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这个树,才与墙一般高。这墙也比现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