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又赢麻了!(2 / 2)

“你们放心,绛州铜钱之事,只要你们助我,定不负诸位!”

王鉷倒还真的没有白日做梦,绛州确实多铜。

《新唐书?食货志》载,天宝时,天下铸钱之炉九十九,而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益、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

其中绛、蔚二州合之占全国五分之二,则其地必为产铜最多之地。

绛州离陕州不远,又在河东,王鉷是河东王氏,无论是人脉还是影响那都是巨大的。

绛州原本就有铸钱的,王鉷现在显然是要玩个花样,把绛州铸钱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一些,然后李林甫安排吏部的人,给他的政绩打个高分。

最后将这个功劳不着痕迹地送到李隆基那里。

王鉷回长安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消失依旧的元载终于出现了。

一看到元载,李倓心中就兴奋得不行。

我给你胡椒粉,你赶紧给本王铜矿和铁矿。

这一日,元载和颜真卿一起来的。

颜真卿显得有些兴奋。

“大王,有结果了。”元载说道。

“洗耳恭听。”

元载说道:“下官在江南道打听到许多民间私人铜矿,已经有一些官吏愿意为我们联络他们。”

江南道?

李倓仔细思考起来,大唐的江南道是浙江、江西以及湖南一带?

如果没记错,唐宋的货币铸造中心,一是在河东,二是在河北,三就是在江南一带。

其中江南道铸钱最多。

但是大唐的铜矿开采还非常原始,铸铜技术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要不然开元年间一年最多只铸32万贯,而到了北宋神宗年间,一年铸造300万贯铜币。

这也是李倓敢在奏疏里写年产铜币50万贯的原因。

其实技术到了,开采也提升上来,一百万贯完全没有问题。

但李倓不准备把铜全部拿出来,得自己存一些。

必要的时候,生产线一拉,钱不就都出来了么?

元载说道:“江南道以池州最多,不过民间的铜矿过于分散,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这你放心,本王有一计可以解决。”

“不知大王有何计?”

“高价买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倓说道。

“高价买铜?”元载惊讶道。

“是的。”

“那岂不是亏本铸钱?”

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的铜币铸造成本大概在75%,也就是说铸造1000文钱,需要750文的成本。

如果再提高价格,那基本上就是亏本。

既然亏本,还有必要铸钱吗?

“你放心,本王有的是钱。”

那布料和丝绸的产线一拉开,不就可以日夜印钱去买吗?

把价格提高了,民间更多人自然排队来送铜山和铁山。

这个杠杆足够高!

又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