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儿臣之见,既然要挑选英才。”
“就不能只选文臣,不选武将。”
“若儿臣言语中有不妥之处,还请父皇恕罪。”
仁治皇帝望着台下振振有词的杨乾晨,他心中原本的怒气已然消散。
虽然杨乾晨言辞激烈,让自己内心稍有不适,但句句在理。
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一家之主,自然也不可能计较这点小事。
原本站在一旁准备看热闹的杨乾明几人,他们在敏锐的观察到仁治皇帝脸上的怒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微笑时。
杨乾明几人心中不由一紧。
完了,若是像之前那般只要拉拢文臣,那他们自问不弱于其他皇兄弟。
可在拉拢武将方面,宁王杨乾晨若自认第二,那还真就无人敢认第一。
唯有杨乾文的脸上稍稍好一些。
乾武在武科方面还是能给自己提供不少助力的。
仁治皇帝先是看了一眼杨乾明几人,瞧见他们稍显慌乱的神色时,他面色平静的评价道。
“晨儿此言有理。”
“我大周江山不可只偏靠文臣,不依武将。”
“那你们的要求便改为招纳科举,武举的英才。”
“你们可有异议?”
杨乾明几人听到仁治皇帝的问话,他们几人纵然是心中不服,但也不敢表露出来。
而且仁治皇帝这个要求也有理。
今后他们若有幸登临帝位,也少不了文臣武将的支持。
故而就算局势对他们不利,他们还是面色如常的行礼应下。
听到仁治皇帝居然赞同了自己的想法,杨乾晨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之色。
这是杨乾晨第一次在文采方面尝到甜头。
原来这便是辩才带来的好处吗?
自己今后是不是要往文学方面靠靠呢?
不等杨乾晨多想,他便与自己身边的几位皇兄弟齐身向仁治皇帝躬身回话。
“儿臣无异议。”
仁治皇帝望着自己几位皇子似乎都理解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后,他这才饶有兴致的转头看向一旁略微有些自得的杨乾晨。
希望这臭小子经过此番能改掉只知习武不善习文的坏毛病吧。
心有有此想法的仁治皇帝将目光聚集到杨乾晨的身上开口道。
“晨儿,为父命你此番归家将四书五经、《孝经》皆抄写一遍,熟读十遍。”
下达命令之后,仁治皇帝就转头看向一旁面无表情,但却一直在看热闹的海公公。
“海大伴,由你派遣一名亲信前往宁王府上监督其功课。”
正在看热闹的海公公听到仁治皇帝突然将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他赶忙回过神来,朝着仁治皇帝行礼答道。
“臣遵旨。”
回应完仁治皇帝,海公公只能给面前的杨乾晨使去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杨乾晨闻言,他暂时未能理解仁治皇帝的用意,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