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1)

一个人的阅历,乃至人生中经历过怎么样的事,都是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中看出来的,就像是顾淮琛,冷眼看人时,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被怎样一种严格的家教教导长大的,又是怎样被优渥的家境与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财富簇拥着长大的。

虽然总是冷眼看人,但是深藏其下的,只会是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更为高尚的品德,绝不会有阴暗狡诈的想法。基于如此,顾淮琛虽然冷淡,但眼神从某一种角度来说,确实难得的真挚清澈。

而言羽,就像是另一种极端,另一种与顾淮琛截然相反的极端。

言羽对待别人总是笑着的,有时是浅浅的笑着,带着哄人的意思,总能看得旁边的女生脸色绯红,有时是开怀的笑意,大多是对着兄弟朋友的,带着极强的感染力,能让人感觉到言羽的真心,而大多时候,都是一副张扬又不加掩饰的笑意,像是每一个正值青春风华的少年那样,在心底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找不出一丝烦恼,永远真诚、永远热爱,周身仿佛散发着永远都不会熄灭的光芒。

但是在那耀眼的光芒之下,谁能不知道,那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境与过往。

言羽看别人的眼神无疑也是真诚热切的,甚至带着一点单纯无害,所以每次逃课时,大家想到的都是言羽估计又和谁网吧开黑去了,而不是言羽又要拎着铁棍和谁争地盘去了。就连老杨每次训导他时,也都是循循善诱敦敦教诲着的,从不会想着言羽出去会惹什么麻烦,顶多会少上两节课,考试时多拉两分班级的平均分。

在所有人眼中,言羽都不会是个坏人。

别人能从言羽的眼神中看到的,无外乎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中长大,大多是慈父严母的类型,家里只有这一个独子,再有一个死得比较早的爷爷,以及一个和蔼可亲的奶奶,家里有一点小钱,供得起孩子读书深造,但也没有太多的钱富养第二个孩子。

似乎每一个长大后这样热情开朗的男孩子,都会是这样的家庭组合。

在别人的想象中,言羽大概就会是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

谁都想象不到,言羽小的时候过的生活,与别人想象中的截然相反。没有慈父严母,没有和蔼可亲的奶奶,也没有小资的生活,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殴打和谩骂,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与求饶,萦绕在自己鼻尖永远挥之不去的酒气和消毒水的味道,以及身上总是消不下去的旧伤和新伤……

能在这样地狱般的家庭中,成长为一个没有任何心理问题、长大了不会去报复社会、甚至成长成了一个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人,言羽已经在人生畸形的小路上走得足够板正端庄了。

经历的太多,一个人的眼神就会愈发令人看不透,就像是蒙着一层看不见的雾似的,别人 永远不知道,在那浅淡的笑意下,藏着的是内心的开怀,还是不能见人的阴鸷。

而言羽,虽然眼中有光,却依旧也会这样,在明朗的光的后面,藏着一些从来不会被人所知的情绪。别人看不见,却并不代表着不存在。

言羽永远会是成熟有担当的那个人,偶尔离经叛道,显露出些离奇的脑回路,却永远不会让人联想到“幼稚”这个词。

虽然也不会达到“心机深沉”的程度,但是“幼稚”这个词,放在言羽身上,就总会有一种格格不入的诙谐感来。

只有顾淮琛,在数不清多少次的争吵与打架之后,在记不清多少回的接触与亲昵之后,慢慢地看出了些,言羽隐藏在骨子里的,细微而脆弱的“幼稚感”来。

言羽的童年,从来与“幼稚”两个字无关,无论是家人还是环境,无一不都在催着言羽成长,快点成长为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就连言羽自己,也对自己近乎苛责般的揠苗助长着,催着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快一点变成那个有能力保护自己所爱之人的人。

在母亲为了他不得已只身跟着继父离开后,言羽几乎变态地要求着自己的学习成绩,要求着自己的体格能力,不论是哪一方面,总要求自己是最强的那一个。

心里一直对自己催眠着,只要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保护母亲了,就能把母亲从那个男人的手里接回来。可是无论言羽以怎样的速度去奔跑,命运始终快他一步。

在中考前的那个暑假,母亲因为车祸去世了。这仿佛是上天和言羽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用一种无情的方式告诉言羽,无论他怎样逼迫着自己去成长,无论他做出了多少艰难的努力,他得不到的东西,注定是得不到了,无论怎样挣扎都是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