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认真听取了布政使的汇报,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对于地方上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后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听完布政使的汇报后,朱棣说道:“布政使辛苦了,你的工作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本藩会认真考虑你所提的建议和方案,并尽力协助你解决地方上的问题。”
布政使感激涕零地回答道:“臣定当竭尽所能为朝廷效劳。”
朱棣稍作沉思后,缓缓开口:“此次前来,我主要是想了解地方上的情况,同时传达父皇的旨意。父皇特别提到,朝廷即将举行科举考试,他希望我们能够积极动员士子们前去应举。这是我目前的主要任务。不知布政使能否将贵地的教喻请来,我想与他商讨一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此事。”
布政使听后,立刻明白了朱棣的意图。他恭敬地回答道:“藩王放心,下官即刻去请教喻前来。”说完,他转身离去,不一会儿,便带着教喻许松一同回到厅堂。
许松见到朱棣,初见略微一愣,但见朱棣的眼神,便明悟,假装不识,立刻行礼致敬。朱棣回以微笑,表示不必多礼。随后,他向教喻详细传达了朱元璋的旨意,并询问了教喻对于科举考试的看法和建议。
教喻对科举考试的重要性表示了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加强士子的选拔和培训、提高考试质量等。朱棣认真听取了教喻的建议,并与之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朱棣没有继续再针对其它事务说什么,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本王此次来就是传达下圣意,朝廷上此事具体执行的是太子殿下,估计之后会有相关的公文前来。
朱棣在结束与布政使和教喻的交谈后,站起身来,语气平和而坚定地说道:“我初到北平,对这里的许多事务尚不熟悉,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边塞防御的军务上。因此,我不打算过多打扰布政使的工作。我师承大学士宋濂,他一直很关心北方的文教事业。改日我会下帖邀请郑教喻到王府小聚,一同探讨北方文教的相关事宜。今日就此告辞。”
许松立刻领会了朱棣的意图,他恭敬地回应道:“殿下言重了,哪里敢劳烦您。改日我会亲自上门向您禀报工作。”
朱棣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他抱拳做了一个手势,然后转身离开了布政使府邸。他的此行目的已经达到,既向布政使表明了自己目前的重心在边塞防御上,也传达了自己对北方文教事业的关心。同时,他也通过布政使向太子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自己暂时无意涉足内政事务,但会全力完成太子交办的任务。
在燕山卫的营地中,朱棣受到了将士们的热烈欢迎。他巡视了营地,了解了部队的训练和生活情况,随后与将领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诸位将军,”朱棣坐在主位上,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我们的燕山卫已经转型为一支野战部队,这是我们北平的重要力量。然而,我们的人数还远远不够。按照父皇给的编制,我们应该有四千人。但如今我们只有八百余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张武立刻问道:“殿下,那您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朱棣微微一笑,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要扩招部队,但同时保持编制的空缺。这样,我们既可以增加部队的规模,又可以为未来扩军留下借口。而且,这四千人的部队,必将成为我们手中的王牌。”
柳升补充道:“王爷英明。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又可以节省一部分钱粮开支。”
朱棣点头表示赞同,并继续说道:“我们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扩招的过程顺利而高效。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部队的训练和管理,确保每一位将士都具备战斗的能力。”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朱棣的计划。他们深知,只有强大的部队才能保护北平的安全和稳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燕山卫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朱棣说:“前期凤阳练兵时的一些方式要继续保留,军事训练、卫生、纪律等。同时我会想办法提升部队的伙食待遇与军饷。你们要加强训练,未来我们将会与蒙古人打仗,那时才是真刀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