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试锏(2 / 2)

金试真拿绳子穿过锏握把后的小孔,套上自己的手腕,再握住握把。

小主,

“呼!呼呼!”两柄铁锏在制铁所外的空地上被抡转起来。

“看起来还是颇有些气势的,拿一幅新的足轻具足过来!里面放个木人,看看效果怎么样。”今川义元满意地看着金试真的动作,然后大声地下令道。

不久,几个侍从抬着一个崭新的足轻具足走了进来,他们把一具套上足轻具足的木人小心翼翼地放在空地中央。

今川义元指着那具套着具足的木人,对金试真说道:“龙王丸,试试看吧。”

“嗨!”金试真恭敬地回应道,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手中的双锏,向那具木人冲去。

“呼!嘭!嘭!”

随着一阵沉闷的声音响起,两柄铁锏分别狠狠地砸在了木人的胸部和头部。由于日本具足是一种由无数小甲片编织而成的扎甲,所以当锏砸到木人身上时,被击中的部位立刻向内凹陷进去。不过,由于甲片之间的绳索坚韧且富有弹性,所以乍一看,具足的胸部并没有完全破裂。

另一边,击中木人的头部的那一击,那比炒锅厚不了多少的头盔竟然被直接击破!而那颗模拟着人头的木头,更是被砸得粉碎!

山本勘藏脸色微变,他迅速走上前,掀开木人胸部的护甲。虽然具足看起来像是成功防御,但仔细观察后却发现,木人胸部已经裂开,而且这道裂纹竟然贯穿了整个木人躯干部分!

“这要真是个人穿着足轻具足铠甲被五郎大人拿着锏砸!”山本勘藏不免做出一个假设,他的额头上已经冒出冷汗来,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在场众人都是有上过战场的,即使是制铁所里的学徒,在战时也是武士的侍从,或者从属后勤部门,参与军备的维护。他们都曾亲眼目睹过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对于战斗中的血腥场面并不陌生。此刻,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人脑浆迸溅、头颅破碎的残忍画面,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他们很快意识到,在日本这片土地上,以往只有通过滚木礌石等大型武器才能造成这样的伤害,但如今,似乎有一种新型武器可以凭借单人之力实现同样的效果。

“山本勘藏大人干得不错,这兵器基本实现了破甲的需要了。不过,既然前端已经做了锥刺和凹面,这武器还有一种用法。”金试真解下绳子,握住铁锏的中部,展示给众人看。

“再拿一个木人过来,放十来步外,对,就放那,大家让开!”他指挥着众人将另一个木人摆放在十几步之外的地方,并示意其他人退后。

紧接着,只见金试真猛地挥起铁锏,朝着木人扔去。

随着破风声、击中甲片声、木头开裂声和倒地声连贯而出,众人见到铁锏已经击穿并击倒十多步外刚立起来的套甲木人。

“这一用法,明国谓——撒手锏!”金试真装逼道。

后世简中互联网上,常有关于怛罗斯之战的讨论,常有憨批锐评大唐没有标枪,因此导致失败……

能信这种批话的多半是中文都学不好,常把“撒手锏”读成“杀手锏”——完蛋,笔者输入法也一次性就把“杀手锏”打出来了……回旋镖了属于是,?(???;)?=3=3=3

由于标枪枪身多为竹木制品,标枪枪头装在白木杆儿等长棍状物体上也能当红缨枪、长矛这种长柄武器用,因此在追求证据的中国史学界,由于竹木等材料无法长期保存至出土,因此常有憨批认为中国古代和古罗马、古马其顿、古希腊不同,很少用标枪。

但实际上,就算不考虑那些小体矛头可以当做标枪枪头,就“撒手锏”这个词,也该知道中国古代不缺可以用于投掷的武器。它的本意就是持锏人把有尖端的锏撒手而出,对敌人造成极大杀伤的意思。

当然了,锏这种武器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于砸重甲部队“开罐”,或者是当马上部队在长枪、马槊等戳中敌人后因反作用力而短时间内难以抽出时,用以自卫或欺负无长柄武器的步兵。尤其是在没有在前端设置锥刺以牺牲破甲力来增强穿甲力的情况下,锏更适合对付重甲单位。

然而,作为一种重武器,锏与狼牙棒、长棍、战锤和连枷等其他真正“重”的武器相比,自重通常不会超过五公斤。这个重量限制对于需要依靠战马提供动力的骑兵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只靠人力挥舞,那么在面对中国古代步人甲、西方骑士老爷们所穿的几十斤重的重甲时,其“开罐”能力就会略显不足。毕竟,要想打破如此厚重的盔甲,需要足够的力量和冲击力。

但在日本这个地方,由于他们的铠甲——不管是学习中国扎甲的具足,还是目前 16 世纪开始学习西方板甲的南蛮胴,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铠甲比起原装货来说,不仅重量更轻,而且厚度也更薄。这让金试真觉得,虽然锏这种武器在破甲能力方面只能算是二流水平,但在日本的古战场上,它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毕竟,面对这样轻薄的铠甲,锏的攻击力还是能够造成一定威胁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本,这类“开罐器”武器在火绳枪等热武器兴起,甲胄从西洋式板甲、中国重扎甲等向棉甲甚至无甲转变后(不是板甲、重扎甲防不了热武器子弹,而是扛不住热武器子弹的冲击力,如果换成纤维致密的内衬铁片的棉甲,可以借助布纤维减少冲击力,削弱杀伤,《康熙王朝》等清朝历史正剧里的八旗兵的甲胄,就是典型的棉甲),由于战场上“铁罐头”的减少而退出历史舞台——钝器抡圆了才能砸死棉甲或无甲人,而火枪前端加个军刺刺刀,一刺一戳不比钝器轻松?

但到现在,锏仿佛可以在日本大规模使用火器前焕发第二春。

山本勘藏查看了木人之后:“馆主大人、五郎大人!这一下,穿透二重具足和中间木人,人体远不如木人。此兵器,确实好!”

“堪藏大人,这锏,花费多少?”今川义元查看被击打后的木人和盔甲,问道。

山本勘藏回答:“回禀馆主大人,这对武器需花费的铁料能够打造五柄太刀,确实费料,但不费人工,顶多就是凹面和刺需要多敲,但也比普通的数打太刀省事儿,没有刃口的要求,可以让学徒完成。”

“如果不追求撒手锏、投掷杀伤的话,其实刺和凹面都不需要做,弄成四棱锥形,甚至四棱柱都可以。甚至四棱柱砸起来重量更重,破甲能力更强,这样的话,需要多少人力?”金试真如此问道。

他是把锏当重武器看的,有个棱能充当板砖棱那样的“暴击线”就够了,不追求有刃。

山本勘藏回想了一下,大致推算了制作时间:“要这么做的话,打造一把数打太刀的时间,也能打出三四把锏了,嗯,而且是稍微会点锻打的铁匠都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