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1)

顶级男妈粉 多糖酒幺 849 字 3个月前

四月份,宋星渠录制的小型音综在水果视频软件上占了个小坑上线。热度不是很高,不过仍然在短期内给宋星渠带来了一点点流量,他的专辑销量都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某一天的销量还特别高,勉勉强强地把发这套专辑的成本给救了回去。

宋星渠到现在为止的运势还可以,大抵是有人介绍,几个小成本的未播影视剧都抛来橄榄枝,希望宋星渠帮他们做影视剧的片头曲。几次之后,何祥云开始主动寻找剧组推销宋星渠。

何祥云一旦忙起来就喜欢追问:“你打算什么时候招新员工?”

宋星渠翻着账目,看着工作室里的空位睁眼说瞎话:“坐不下。”

何祥云早知道他这德行,摇摇头继续埋头筛选邮件,从杂七杂八的影视剧邀请中单独拎出一封特别的,转手发给宋星渠:“有个综艺你去不去?”

何祥云身为助理,是个合格的经纪人,熟悉宋星渠的性格,推给宋星渠的节目都是他自己觉得合适或者有其他特别之处的。

宋星渠暂时放下手里事情,边打开邮箱边说:“什么时候?干嘛的?”

何祥云:“不知道。”

宋星渠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机戴久了出现了幻听:“什么?”

何祥云:“时间地点节目内容嘉宾以及嘉宾人数都没有定,节目名字定了叫《X》,发布平台和推广商定了,虽然目前还不多。”

他在浏览器中搜出几篇推文通稿,一起发给宋星渠:“导演和制作班底你熟啊,就在咱们工作室的隔壁巷子里,上周你买早餐没带手机和钱包,还跟人家的前台小姑娘借了五十块钱。我看了他们主推的作品,风格都挺特别的,你可能会感兴趣。”

宋星渠想起来了。

隔壁巷子里有一家叫做‘隔壁巷子’的影业公司,规模也不大,他们占着一栋三层小楼,老板是宋星渠许愿想要成为的北城首富往下数几名的其中一位大亨的闺女,其他的不说,起码他们的资金来源向来很充足,所以他们每次弄点儿什么作品,请人都不是难事。

宋星渠确实是对他们挺感兴趣的,但是两边压根儿不在一个等级上,他点开邮件,奇怪道:“是不是发错了,用得着请我?”

何祥云:“这次说是对嘉宾完全保密录制,节目开始录制的时候他们会直接帮嘉宾定下车票,随机投放,合作对象要到现场才能看到,录制内容也要到时候才公布。”

“可能就是未知数太多了,这节目后面呈现的效果也没法预估,很多艺人都不愿意接他们的邀请。再加上他们选艺人也很挑剔,有花边绯闻的不要,身上有纠纷的不要,品性智商也有要求,这个要求高低看他们自己的节目需求。”

“签合同之前还得在他们那儿做测试题,测试题目每次都有变化,没有标准答案,过了以后才能最终确认合作。总之麻烦得很,《X》的策划其实发出来很久了,这么久都没有完全敲板开拍,除了他们内部的问题,也有嘉宾这边进展缓慢的原因。”

宋星渠明白了,就算他接下这项工作,后面也未必什么时候能收到开机通知。

“我想想看。”他说。

宋星渠趁着有两天的清闲时间,把‘隔壁巷子’影业以前的作品拷贝出来熬夜看完了,在某一天晚上给何祥云发信息,说《X》能接。

何祥云对他的选择毫不意外,把这封邮件挑出来,就是因为这样的节目形式反而能勾起宋星渠的好奇心。

两边距离很近,沟通都很方便,但是宋星渠这遭没有遭到传说中的那些复杂‘刁难’,何祥云的消息发过去以后的当天,隔壁巷子的前台小姑娘提着几袋咖啡过来,笑眯眯地告诉他们可以直接去签合同。

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是个上了年纪的阿伯,唰唰地把合同搞定,宋星渠把名签上,这事就这么草率地定了下来。

之后宋星渠和何祥云就跟忘记了这事一样,回归到自己的工作节奏里。

五月中旬,小音综的收视效益不怎么样,决赛场的期数播出期间,节目组和‘主角团’的艺人花钱做了推广,勉强把小音综放在热搜上待了几天。没想到弄巧成拙,这股热度底下,决赛场‘主角团’的舞台靠着自然热度出现在某个热搜词条下:

#难听

彼时节目组也渐渐放弃了这档节目,开始用残余的流量宣传新的节目策划。小音综的视频软件上的广告位也被其他节目取代。

就在参与这场节目的所有人都以为这档节目的热度就这么消耗完了时,一条短视频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某热门视频软件中迅速传播开,几则词条以非常扎眼的形式出现在热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