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江景墨塞了满嘴的肉,含糊不清道:“我上次在永宁街酒楼里吃的涮羊肉,是牛油辣锅汤底。”

江柠歌毫不留情地打击他:“可能是那家羊肉不新鲜。”

江景墨:“……”

“想吃牛油辣锅也可,等下次咱吃九宫格各种肉类和蔬菜都能涮。”江柠歌憧憬道。

冬雪正吃的不亦乐乎,抬起头问:“什么是九宫格?”

江柠歌想了想,说:“九种辣度不同的汤底。”

涮了上脑,锅中的汤底颜色又浓白几分,几乎成了高汤,江柠歌挪过来一盘“小三岔”,下一步就涮它。

江景墨逐渐发现规律了:“我懂这里面的讲究了,是个先肥后瘦的顺序对不对?先涮肥的提升汤底的滋味,等肥的吃得口中生腻了,后面再吃瘦的中和口感。”

江柠歌笑道:“还挺聪明。”

江景墨一高兴,连涮好几筷子小三岔吃,小三岔其实是羊前腿,比上脑瘦一些,属于肥瘦相间得宜的部位,吃起来肉质更加紧致、爽口。

“这是盘羊里脊,羊脊骨部位切下来的肉,肉质最是鲜美。”江柠歌又捧来一盘瘦肉居多的羊肉,“这里脊肉很瘦,我切的也薄,在锅子中稍微涮一下就能捞出来吃。”

她样样讲得头头是道,把江景墨这时常流连酒楼的人都比成了外行。

“你不是在农庄上长大的吗?怎么对吃食这么讲究?做饭也能这么好吃?”江景墨忍不住问。

冬雪也十分好奇,侧着耳朵准备听。

江柠歌轻咳一声,随口编道:“我小时候有个邻居大叔,是在村里做大锅饭的,谁家有红白事需要操办宴请,都请他掌勺,我时常去给他打下手,因而学了几招。”

事实当然不是,她的厨艺是从小系统学习过的,起点高,师从国宴大师,各种基本功打得也扎实,再加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累积都在书中,那可真相当于站在巨人肩膀上摘苹果了。

江柠歌说完忙往嘴里塞了一筷子涮肉,也不知道顺便寻的这个借口他们会不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