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高考名师的意难平(1 / 2)

徐向阳,这名字一听就非常有时代感。

作为建国前出生、建国后早期大学生的他。

生长在农村,成长在田野,进步在学校。当过知青,进过工厂,成为教师。

无论何时何地何期,他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对知识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

1977年柳水中学全面复课时,徐向阳是被应召的第一批老师。他十几年如一日,对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成绩突出。

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对学生耐心教授,对同事热情真诚。

他多次被评为“突出贡献者”、“高考功勋教师”、“首席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

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同事,要么早改行了,要么就专职当任课老师了。始终干班主任,而且一带就是一届三年的,就他一个了。

学校领导也很器重他,并体恤他,早早就安排好了好几个合适的岗位,让他挑选。

徐向阳虽然很喜欢当班主任,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奋斗,一起激情岁月,决战高考。

但岁数不饶人,身体也不是很争气,也想着应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毕竟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但在一次教师表彰聚餐中,一个意外情况,让他受了大委屈,必须要再继续带学生,要争口气。

同行是冤家。这句话是一点错儿都没有,即使在老师这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中,鄙视链也是存在的。

主科老师看轻副科老师,普通老师嫉妒优秀老师,教研组长压制同科老师。

徐向阳在第一批物理老师中是最出色的,第一个当上班主任,第一个当上教研组长,而且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

他带领教研组成员,加班加点,专心研究物理出题规律、出题特点,还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教学规律。

工作量大了,强度增加了,各种创新探索,自然也引起了别人的不满。

比他还大一岁,还早一届的物理老师孙艺战,不仅习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且还是一个暴脾气。

不服从徐向阳领导,不支持教学改革,处处挑战,回回质疑,经常和徐向阳顶着干。

后来闹的影响有点大了,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学校特意把他俩调开,不在一届,自然也不在一组了。

但两人还是经常比着,互相不服,相互较劲,形成了独特的对立关系。

后来孙艺战也当了班主任,两位就在学生教学、管理、培养上继续顶牛,顺带着两个班的学生也开始了良性竞争。

“名校录取人数,重点率,本科率,专科率”这些指标,本来学校也是要统计的,更是两人比较的关键。

徐向阳抓管理,搞教学,还是很有一手,“各项指标”历来都稳稳地压孙艺战一头。

后来孙艺战转岗了,去教务干行政了,而徐向阳则在教学岗位干的越发得心应手,异常出色,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

徐向阳自觉已经将孙艺战彻底打败,稳稳占了上风。

柳水中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慢慢成为了省重点高中。

“华清、京大”录取人数,不但顺利破0,还逐年递增,这也是徐向阳的骄傲,这里面有好几个都是他的学生。

而孙艺战则一个都没有。

1993年夏天,徐向阳带的毕业班再次斩获了一个华清,他感到心满意足、功德圆满。心里也计划着,下一步同意学校的建议,辞去班主任职务,专心当任课老师。

这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高考之后,学生狂欢,毕业班教师一样轻松不少,特别在成绩公布之后,柳水中学每次都是不出意外地创造记录,成为新的奇迹。

表彰自然不可少,聚餐必须要安排。

那时,徐向阳开心地喝着小酒,礼貌地和表示庆祝的老师寒暄,自在且洒脱,得意而兴发。

现在,能有资格,让他主动去敬酒的,确实也不多了。

孙艺战已经是教务处处长了,是聚餐活动的组织者,需要游走各桌,一一慰问,表示庆祝。

面对徐向阳,孙艺战早就已经可以做到心平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