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2 / 2)

焚山河 孙宇 876 字 3个月前

而我们人口少,所以,每个人力,都必须用到刀刃上。

等我们有了一支能力过硬的地方官队伍,我们就要让他们,带领全国老百姓,只要能操持农具,就都要下田种地,不能去干其他的,浪费人力!

关于这一点,你提出了疑问:老百姓能这么听话吗?这年月,要想过得好,做生意明显更见效,要想不饿死,进庙里当和尚,也不是什么坏事。

种地,恐怕是老百姓实在没办法,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强迫他们种地,肯定会闹出事端,到时候,还不是白白请了隔壁高欢看戏?

且不说别的,要大家都去种地,首先,咱们有那么多土地?

现有的耕地,肯定不够,但关中,乃至我们这个西魏版图,还有很多荒地。那就看我们到时候,能拿出什么样的政策,让大家乐意去开垦荒地,进而在务农的过程中,得到收益。

只要能见收益,百姓就会乐于种地,不需要我们强逼,就轮不到他高欢看戏。

那么,怎样让百姓乐于种地,这个问题,我另有韬略,在此暂时不提。总之,让百姓乐于种地,才能充实我们的经济实力。

有了经济实力,才有政治实力,才有军事实力,才有文化实力。

记住了,宇文丞相,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和高欢角力,而是要奠定一个万世太平之基。

万世太平!苏绰忽然的高屋建瓴,令你猛然觉醒。

你似乎明白了,你与高欢之间的角逐,不仅仅是两个乱世英雄的共舞,更是要把这个民族,未来的命运,就此定个清楚。

苏绰对你说,不要着急,要沉得住气,这一整套的改革,三年可望小成,十年可望大成,大成之后,就可奠定,今后百年的国家运程!

好!既然十年方可大成,那就尽早,从今天开始!

今天不行,今天不行。

苏绰说,明天吧,今天晚上,我写个章程。

好!明天早上上班,发给我看。

公元 541 年,西魏大统七年,东魏兴和三年,南梁大同七年,八月,你,时年三十四岁的西魏丞相宇文泰,向关陇大地,颁布了由苏绰起草的,作为改革方略纲领的六条诏书。

其一,先治心:

其中指出: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礼,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

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