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2)

焚山河 孙宇 870 字 3个月前

赞拜不名,就是皇帝宣诏你时,不直呼你的名字,只提你的尊称。

入朝不趋,就是你进入皇宫时,不用按照礼仪,小碎步前行,大大咧咧走就是。

剑履上殿,就是你觐见皇帝时,可以带装备,也不必脱鞋。

你父亲与元善见,相处十三年,期间时常觐见,这些待遇,却一样都没要。

你与元善见,才相处刚刚两年,其实也并不经常相见,这些待遇,你却要了个全套。

你就是要天下人知道,这都是即将改朝换代的明确信号。

最后,你逼元善见,把你的王爵,由来自父亲的,只是州郡封号的渤海王,升格为大国封号的齐王。

这下大家知道,你要建立的那个新朝,会名叫,齐朝。

没啥新意的名字,三十多年前,南方刚刚亡了一个齐朝,短命且潦草。

你当然不想潦草,所以,你召集了几个最亲密的谋士,一起窝在密室里,商量着该怎么把事情办好。

你的亲密谋士,是散骑常侍陈元康、侍中兼吏部尚书杨愔、黄门侍郎崔季舒。

三人都出身名门,资历都挺老,但受到亲贵与武将的压抑,在父亲高欢的时代,他们并未得到重用,因此而向你靠拢。

其中有些,甚至希望以毫无底线的效忠,换取你的荣宠。

你问他们,如果你废了元善见,西魏会作何反应?

三人认为,西魏宇文泰目前对内,正忙于推广,他那新创的什么玩意儿府兵制,对外,正在争夺垮塌的南梁土地。

西魏大将杨忠,正率领本就不多的西军主力,在随州一带苦战,一时半会,抽不开身,北上与我们相争。

你问他们,如果你废了元善见,应该如何处置他?

三人分析,元家江山百年,宗室遍布天下,忠臣故旧,虽不在朝,但潜伏民间者甚多。

于是,三人分成两派,陈元康主张,考虑到上述问题,所以元善见,不可杀。

杨愔和崔季舒则认为,正是因为上述问题,所以元善见,该杀。

到底杀,还是不杀?

这事,还得你说了算吧。

杀,有杀的好。

不杀,又有不杀的好啊。

先讨论下一个话题吧,那么……

门口来了一个人,端着一个餐盘,上有南方美味几小盆,招呼都不打一个,就径直往你的密室里来。

没到吃饭的时候啊,陈元康,是你叫的外卖?

没有啊!崔季舒,你叫的?那,杨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