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2)

焚山河 孙宇 871 字 3个月前

主公,你要打起精神来啊。苏绰一见到你,就这么说。

他一个将死之人,却劝你,要打起精神。这让你心里,不得不感到一阵羞赧。

主公,我知道,您在跟随贺拔岳将军西征时,曾经听他讲过,凤鸣岐山的故事。听说,当时在场诸将之中,只有您一个人,听得认真。您现在还记得,凤鸣岐山这个故事的寓意吗?

你说记得,你说那是天上的凤凰,向他预示周朝即将兴旺。

周朝为何兴旺?

因为文王,施行德政。

德政如何落到实处?

那要依靠制度。

什么样的制度?

这事……你,苏先生,才最清楚,我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这就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啊,主公,您别忘了,您最初,西入潼关之时,您的志向,可不仅仅是战胜高欢,而是要再现,历史上的凤鸣岐山。我也是看出,您有这样的志向,才愿意尽心辅佐您的啊。

只是后来,世事变迁,理想中的凤鸣岐山,被现实,具体成了战胜高欢,一叶障目之下,您渐渐忘了,原来的星辰大海。

现在,高欢走了,您得趁机,把最初的梦想,拾掇起来。

好好好,等你康复了,我就拾掇起来。你安慰苏绰说。

主公,我这病,怕是起不来了。难道你的志气,也就跟着我一起,不起来?

我确实不晓得,还能做些什么……你终于坦白了,你的迷茫。

邙山决战之后,我军损失惨重,作为军队主力的鲜卑人,已经所剩无几,当时,幸好高欢,没有追过潼关,否则我们必遭大难。

后来的玉璧之战,又多亏了那守城的韦孝宽。

现在想来,也是丢人啊,玉璧作战正酣,我竟然不敢提兵东进,去为韦孝宽助战,当时我们的处境,实在太难。

玉璧战后,高欢病亡,本是东征的大好机会,当时侯景叛乱,我本想看他与高澄,打得两败俱伤,我再趁机上场。

不料高澄智勇,并不亚于他的父亲,他启用慕容绍宗,横扫侯景去了南朝,又威逼弘农,围攻王思政。

苏先生,说实在的,邙山大战时,我在战场上,几次濒临必死的绝境,我看见,那血肉,横着飞啊,有时候,飞过一副肠胃,有时候,又是一只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