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2 / 2)

春风不度+番外 杨弯月 862 字 3个月前

朝堂上,明宗与尚书令庾珉一力推行的官制改革几乎走到了尾声,这项改革将在后世发扬光大,成为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皇权,虽然还不能像过去鼎盛朝代时那样完全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司马衍并不以之为国朝之顽疾。

明宗在位时时常与他共商政史,他们曾就这个问题有过一次促膝长谈。

所谓人治,一人谓专制,数人谓共治,百家则谓民主。

如今,与其耗费精力拔除世家,不如各让一步,扶持寒门,贫农子弟,如此百家各有所知,各有所治,不失为一种平衡。

在他登基大典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婚。与先明帝不同,司马衍自幼长于宫中,学治国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不似太宗皇帝一般畏首畏尾,又不似明帝一样狠戾决断,反倒能取中庸之道,守太平盛世。

在婚事上,他也无有悖逆,听从朝臣的建议,择选一后,两年后,纳二妃,延续皇家血脉。

皇帝的婚礼向来仪式繁杂,司马衍从早上起,就没得一刻空闲。

身边伺候的依旧是长福,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侍二主。好在两位主子都不是苛责的脾气,也让长福的心略略放下了。

趁着空隙,司马衍轻声道:“长福,父皇呢?”

司马衍自封太子,便过继到了司马绍膝下。

长福拧巴着脸,五官都快挤到一处去了,“回陛下,明帝陛下已经离宫了。”

司马衍立马横眉,冷声道:“他不是说要留下参加我的婚礼吗?”

他这气音差点引起了身边人的注意,旁边站着的准皇后都不经微微侧头看过来,以为出了什么事。

长福依旧哄着这位将将十六岁的小主子,赔笑着,“明帝陛下给您留了手书,明日一早您便能看见,您如今婚事美满,他一把年纪了,着急也能理解。”

远在百里之外的司马绍狠狠打了一个喷嚏,他这还没老,不过匆匆忙忙赶了一日的路,怎的还感了风寒不成。

江禹在身后跟着,马皮两旁还吊着几袋行李。

不过,这点小插曲一点不妨碍他们赶路。

他驾着马,朝着西北方向而去,一颗心都好似要蹦出心脏似的,恨不得下一秒就能飞奔到南阳。

王桓北伐结束后,便正式卸了甲。

前年王导去世,王氏家主的位子顺势落在了王笙测定肩上,王顿依旧做着他的荆州刺史,挟制北边的兵权,王桓却一下子对打仗失了兴趣,她这半生为了一个执念蹉跎,如今,她想放下包袱,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