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大胆!知道这是赵国的车队吗?你们有几个脑袋敢犯岁?”后勤兵被空出来的人手按在地上,勃然大怒。

按住他的人手劲极大,扒拉几下还“咣当”掉出两枚铜板。

饶遵、方承运和易高卓三人彼此心思不纯,连铜币都特意改了样貌,一个雕花,一个刻上了蛟龙,还有一个硬是把铜币做大了一圈。

后勤兵手上捏着的就是蛟龙钱币,这群“刁民”摆明着是饶遵管辖范围的人。

易高卓收到幕僚的汇报很是满意,这群人他好不容易才凑齐,祖祖代代都是饶遵管辖的靖安城的百姓,虽说路引关了,总也不能真把土生土长的民众往外推吧。

有家不能回,也太荒谬了。

“草民听说有粮食可以领,这才叫上了亲朋一起去,反正是在易将军手下……也怪罪不到我们靖安城。”

“易将军有易将军的规矩,我们靖安城有靖安城的规矩。”校尉斥责道,“此事禀报上去,还得看上峰是什么说法。”

“官爷……您看看这。”这群人连忙从袋子中抓了一把粟谷,凑上前展示。

“知道了知道了。”校尉接过那一把,用布随便裹了裹,“我自会一同交上去。”

易高卓的计策实施的很顺利。

他对于自己两个兄弟的心态把握得相当透彻。

这群人果然三三两两地回到了靖安城,虽然被城门校尉查了又查,可最后还是由家里人出面作保赎了回去。

当然,能这么顺利,与这群人手上大包小包的粟谷多多少少也分不开干系。

这第二批的粟谷都种在了饶遵管辖的靖安城,恰巧落了一夜的雨水,种下的庄稼看着格外喜人,仿佛能预见一季后的大丰收。

当然,前提是如果这次的粟谷中,没有被易高卓放入蝗虫虫卵的话。

*

“将军应该提早谋算。”嵇令颐劝道,“饶遵、方承运和易高卓三人并没有齐心协力,饥荒是迟早的事,虽说施粥布善还为时过早,不过倒是可以先出台落户的政策,将消息散布出去。”

“这么多空出来的地,落户后也可以闲田改造,至于房子,到时候也可作为集体项目一起考虑。”叶汀舟赞同道,“他们禁止人口流动,将军便反其道而行,鼓励减免过于复杂的路引要求。”

“现在饥荒还不严重,来的人少;以后严重了来的都是难民,又要如何管理?”高驰仍然有些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