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那数量如何?够不够啊?”怀疑,我们北地郡可大了,真的每家每户都能送?

“瞧你这话说的,你以为背熟秦律很简单吗?一个村子能有一两个人家能背熟就不错了,你说你,以前背过吗?”

“这玩意儿,我怎么可能背过。”

“那就是咯,不跟你们说了,这大秦犁啊,我要定了!”

一个个拍屁股回家,就算是干活,我也要把这东西给背熟了,不然,我也要撒泼打滚躺地上哭爹喊娘!

有些觉得自己不太行的,就拿起了小竹条抽自己儿子去,给我背!背不熟就打断你的腿!

家中的孩子被赋予了重任担在肩膀上,毕竟第一个县的人吃螃蟹,不知道所谓的奖励是多少,没有怎么努力。

现在不同了,有些亲戚在隔壁村,那隔壁村就是隔壁县了,人家那边先开始,有了心理准备。

那不得日夜兼程?听说,这个大秦犁啊,连官老爷和地主老爷都没有呢!全靠大秦发放!

这是为了我们大秦的黔首们耕地没那么辛苦,哭死,公子彻和华安公主怎么这么好!感动!

至于大地主和贵族们,他们根本无需自己去耕地,哪里会关注这玩意儿?

不过,这种新奇玩意儿,自己家要是没有,总感觉亏了,比别人差了。

于是,就让底下的几个书生去‘参赛’,他们倒是解过秦律,但背这玩意儿,好像没有过。

可主家都要求了,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当然得努力了。

可惜,华安公主规定,一家一户只能够出一人,如果那人背不出来,你们家就没有份儿!

所以,几个书生都是先比赛竞争过,才决定人选的。

不然,整个大秦三十六个郡,她就只派出了三十多个人,要听到什么时候?

于是,公子彻但凡去到一个地方,先是听他的演讲,让人上来学习那两样农具的组装。

紧接着,开启了一边耕地一边背书的生涯,也因此,不少孩子因此都自行学会了秦篆。

倒是有人问了, “我们何不自己仿造大秦犁呢?为什么非要等华安公主派来的人送奖励?”

“呵,你有本事你来做啊!”烦,谁不知道这看起来厉害得很?我为什么不当秦王,是因为我不想吗?你他娘的!

当场闭嘴,我要是能,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也不知道这大秦犁怎么做的,那技术绝对领先各国(指旧六国)和大秦当前打造兵器的水平。

让人没想到的是,大秦竟然这么大方,也舍得将这么好的东西分发给黔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