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呵斥道:“朝堂之上,何故喧哗?若是几位爱卿对张大人的言辞不满,尽可反驳,倒不必如此上蹿下跳。”

礼部尚书作为张英的顶头上司,本来就对张英率先发言多有不满,如今又被皇上暗讽为上蹿下跳的猴子,心中更是恼火。他起身出列,向林叶拱手道:“皇上,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乃圣人之言啊!”

林叶无语了一瞬,特喵的老子要你讲逻辑讲道理你给老子背名人名言,这个礼部尚书这么好当的吗?

林叶直接怼他:“哪位圣人说的?”

礼部尚书道:“自然是朱子。”

林叶轻轻笑了一声:“呵,张冠李戴,曲解他意,这便是业儒风骨吗?”

礼部尚书又不是傻子,明显听出皇上这是在反讽而不是在夸奖他,直接道:“臣不可辱,请圣上明言。”

林叶道:“礼部尚书可曾读《程氏遗书》?”

礼部尚书蒙了一瞬。

林叶笑道:“这句话原本是程颐说的:‘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的本意是如果因为只生活贫困,男人就娶寡妇,寡妇就嫁人,这些事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明明这句话里,程颐提及了男女双方,为什么尚书大人偏偏将这句话只按在女子身上?”

礼部尚书:“这是因为……”

林叶道:“这是因为这句话被你心中的圣人朱子曲解了。朱熹在给友人陈师中写信讨论陈师中妹妹改嫁的事,曲解程颐的意思,说,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于是一年年地经过业儒们的不断加工改造,这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倒是只针对女子了,岂不可笑?”

“朕尝读宋史,女子改嫁之事比比皆是。且不说范文正公之母曾因家贫改嫁,他本人在《义庄田约》中还写了会给族中改嫁寡妇银钱,至于易安居士乃至唐婉之类,更不必多提。更有甚者,说出这句话的程颐本人,还帮他侄女改嫁呢。这又要怎么说?可见这不过是他一时的玩笑话罢了,却被你们这些业儒奉为金科玉律。”

“朕想着,若是程子本人尚且在世,恐怕还会嘲笑你们这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业儒吧。”

礼部尚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怪自己读书少。

林叶见压住了底下大臣的气焰,一时间松了口气。信息大爆炸时代并不是简单说说而已。现代人们可以将古文里的各种书籍整理归纳入档,而古代书目不全,连修本书都要修个十几年。很多人读书科举买四书五经就已经经济拮据了,哪里还有闲钱买其他书?更何况,有些书乃是孤本,哪里能这么轻易就被看到?

林叶看了一眼底下的群臣,叹气道:“孟子曾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朕权授予天,天下百姓皆为朕之子女。昨日,山东巡抚金炳申,请旨为山东百人烈妇题旌,你们可知朕心中之痛?这百人何其无辜?”

“众位爱卿皆是大清之臣,当怀恻隐之心,为百姓请命,待之如子女,怎可为一己私欲枉顾她们的性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份怜悯之心,什么时候能分给这些无辜的女子呢?”

“丈夫死了,女子便不能再嫁人;若是遇到强人,女子就该自裁以表清白。这明明是父兄丈夫、乡亲邻里不能保护好这些弱女子,是男人的过错,却要她们守节自裁,岂不是这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林叶:“退朝,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吧。”

梁九功站在高台上喊道:“退朝——”

皇上离开,大臣们却还留在原地。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动了,于是诸位大臣三三两两地离开乾清门。有人面露不屑,有人却陷入沉思。

至于明珠这种老狐狸,他才不管是对是错,反正皇上说的就是对的,既然万岁爷如今怜惜起那些女子,那他自然是遵从圣意,让家人作出改变了。

明珠想着回去颠摸一下叶赫那拉氏族里还有没有没嫁人的寡妇,给她找个称心如意的好人家让她嫁了,送上一份厚厚的嫁妆,算是响应圣意了。

林叶闷闷地回到乾清宫,心情还是不太好。他可以说出一大堆男女守节的弊端,但那又怎么样呢?和这些朝臣有关系吗?以情动人不如以利诱人,他还是得换一种思路。

他正想着主意,便听见顾问行悄悄来报:“皇上,太子殿下回宫了,就在殿外候着。”

因为太子是秘密外出,所以顾问行也不敢说的太大声。

林叶的心情雀跃起来:“让太子进来。”

胤礽走进殿内,便被汗阿玛拉着在桌边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