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些话对沈晚晚是没什么用处的,不管他们自觉是怎样的厚待沈晚晚的,逼她按了卖身契的手印这件事,足以让沈晚晚对他的小金库进行彻底的清洁。这几日小沙鼠已经找到了他们夫妻小金库的位置,沈晚晚的卖身契也在其中一个地方,等族长他们收拾好东西,沈晚晚就下手取回自己应得的利益。
至于他们随身放置的银钱,沈晚晚为了延长他们发现的时间,只能无奈放弃,还有些房契地契,因为买卖都要去官府,也只能无奈作罢。沈晚晚既然有了计划,就不会在乎县令和县令夫人的那点高高在上了,反正在沈晚晚的心里,他们是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公平交易了的。
至于这段时间的工作,既然是甲方的要求,当然要好好完成了啊。白日沈晚晚就努力的制造香皂,直到她空间的皂基全部用完,沈晚晚还真的用火碱和各种甲方提供的精华油做出了古方皂。只要县令和他的家人能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肯定是不用愁了的。
不过高高在上的县令一家子,如何看得上这些“匠人的活计”。在县令和他夫人的眼里,制皂是下人的行当,都不如一个族长或者庄头有分量。能让自己亲近的奴才去学了这份手艺,已经算是抬举了,如何能自己去做呢。他们可是官身/官太太啊,想要什么命令奴才去做才是正理。
不过他们不学也更方便了沈晚晚,真的教两座大神,还不知要增加多少麻烦,哪有现在的日子过得轻松。沈晚晚每隔三四天就让黑豹驮着自己趁着夜色回到族长那里,收好水缸后让水源珠自己灌水,天亮之前再把装满的水缸放出去,然后回县衙自己的房间被叫醒上工。
不过十日的功夫,旱情的影响更加严重了,如果不是有沈晚晚的水源供应,沈氏族人中的老人小孩,怕是有支撑不住的了。其实这村子除了沈氏是大的宗族,还有一些其他小姓氏的人,但是祖祖辈辈繁衍下来,不和沈氏通婚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次迁徙与其说是沈氏迁族,不如说是全村移民。
但是对于其他的姓氏,沈氏的族长有些客情在,不像对待沈氏的族人连番的恩威并施威逼利诱的,所以还是有些其他姓氏的村民,没有打算和沈氏族长一起背井离乡去远处谋生。不过对于沈晚晚来说,迁徙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姓氏的,完全不影响她的任务,所以沈晚晚也一直没什么特别交代的,只当是沈氏的人一道离开就是。
再加上族长和沈玉华都带上自己的母族妻族的近亲一道了,没道理不带上其他人的。所以整个迁徙的队伍,从最初估算的五百余人增加到了快六百。别看只是几十人的差距,那问题多得很,同村的还好,田地宅院一样卖给了县令,衙门连手续都是做熟了的。其他村子的人就要自己找人售卖土地了,因为旱情愈发的严重,土地的价格也被一压再压,原本都是熟地,也被压的比荒地差不了太多的价格了。
可是不卖地没有银钱买粮食,说不定人都要渴死饿死了,几番挣扎下,也只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了土地。看到了这番情形,沈氏族人不由得感叹,自己跟着族长和沈玉华卖地简直太明智了,不愧是能读书读出功名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好使,以后有什么事都多听听他们的话,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眼看着快上秋了,原本有些早熟的作物已经可以采摘了,但是今年的收成一看就让人绝望。更要命的是,秋收过后就要交税了,虽然今年田地无产,里正也说官府会减税,但是减到什么程度里正也说不清楚。这可难为坏了大部分的普通百姓,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哪有余钱余粮交税啊,但是交不上税的后果他们担不起。
然而这会想要卖田减税也是不能够了,甚至连大户人家也不再收田地了,为了躲避赋税也为了给自己挣条活路,已经有些身强体壮的百姓,已经不得不落草为寇了。而那些没有胆量落草为寇的人,和那些老弱一起,成了逃荒的灾民。外面的世道越来越乱,现在即使捧着银币也找不到肯卖粮食的人家了。
沈氏因为买粮比较早还算有些存粮在的,但是谁也说不准这些粮食到底能吃多久。毕竟已经失了田地,这点粮食能不能支撑到下次土地有出息还是未知数,所以沈氏的人和其他百姓一样到处求粮。而求粮的过程中见到的种种景象,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跟着族长和沈玉华的脚步,脑子不好就跟着脑子好的人一起,总比自己瞎琢磨还得不到一条生路好得多。
因此别看剩下的人口数量更多,成员构成更复杂,但是打包东西的速度确实不算慢,不过十五日,族长就在沈晚晚来放水的时候,告诉她可以走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因为已经有灾民闹事的事情传开了,县衙后院最近的气压极低,即使没有做什么错事的人,也会被平白成为撒气的工具人。
沈晚晚还看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被罚在地上跪足一个时辰。虽然被罚的不是沈晚晚,但是她心里依旧很难过,在现实世界里,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还在和父母撒娇要好吃的呢。沈晚晚反正已经有点受够了这种日子,知道可以离开,恨不得头也不回的直接走掉,不过想到她的甲方还没付尾款呢,就不得不歇了即刻离开的想法。
而且因为已经立秋了,白天的时间明显更短,这么多人一起离开,还要扶老携幼,速度肯定比之前全是青壮年的先头部队慢得多。再加上路上需要休息,他们很有可能要在深山里住上一夜,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对于婴幼儿和老人孕妇来说,在没有处理过的野外过夜简直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说不得就要折了一条命去。沈晚晚和族长研究了好久,才最终决定,大家伙白天好好休息下午再上山,趁着人有精神走到深山的边缘,直接在那里过夜。
不过那些话对沈晚晚是没什么用处的,不管他们自觉是怎样的厚待沈晚晚的,逼她按了卖身契的手印这件事,足以让沈晚晚对他的小金库进行彻底的清洁。这几日小沙鼠已经找到了他们夫妻小金库的位置,沈晚晚的卖身契也在其中一个地方,等族长他们收拾好东西,沈晚晚就下手取回自己应得的利益。
至于他们随身放置的银钱,沈晚晚为了延长他们发现的时间,只能无奈放弃,还有些房契地契,因为买卖都要去官府,也只能无奈作罢。沈晚晚既然有了计划,就不会在乎县令和县令夫人的那点高高在上了,反正在沈晚晚的心里,他们是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公平交易了的。
至于这段时间的工作,既然是甲方的要求,当然要好好完成了啊。白日沈晚晚就努力的制造香皂,直到她空间的皂基全部用完,沈晚晚还真的用火碱和各种甲方提供的精华油做出了古方皂。只要县令和他的家人能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肯定是不用愁了的。
不过高高在上的县令一家子,如何看得上这些“匠人的活计”。在县令和他夫人的眼里,制皂是下人的行当,都不如一个族长或者庄头有分量。能让自己亲近的奴才去学了这份手艺,已经算是抬举了,如何能自己去做呢。他们可是官身/官太太啊,想要什么命令奴才去做才是正理。
不过他们不学也更方便了沈晚晚,真的教两座大神,还不知要增加多少麻烦,哪有现在的日子过得轻松。沈晚晚每隔三四天就让黑豹驮着自己趁着夜色回到族长那里,收好水缸后让水源珠自己灌水,天亮之前再把装满的水缸放出去,然后回县衙自己的房间被叫醒上工。
不过十日的功夫,旱情的影响更加严重了,如果不是有沈晚晚的水源供应,沈氏族人中的老人小孩,怕是有支撑不住的了。其实这村子除了沈氏是大的宗族,还有一些其他小姓氏的人,但是祖祖辈辈繁衍下来,不和沈氏通婚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次迁徙与其说是沈氏迁族,不如说是全村移民。
但是对于其他的姓氏,沈氏的族长有些客情在,不像对待沈氏的族人连番的恩威并施威逼利诱的,所以还是有些其他姓氏的村民,没有打算和沈氏族长一起背井离乡去远处谋生。不过对于沈晚晚来说,迁徙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姓氏的,完全不影响她的任务,所以沈晚晚也一直没什么特别交代的,只当是沈氏的人一道离开就是。
再加上族长和沈玉华都带上自己的母族妻族的近亲一道了,没道理不带上其他人的。所以整个迁徙的队伍,从最初估算的五百余人增加到了快六百。别看只是几十人的差距,那问题多得很,同村的还好,田地宅院一样卖给了县令,衙门连手续都是做熟了的。其他村子的人就要自己找人售卖土地了,因为旱情愈发的严重,土地的价格也被一压再压,原本都是熟地,也被压的比荒地差不了太多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