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1)

接下来的日子,沈佑倒是让自己清闲了一会儿。没有去忙活其他的事情,而是开始就在整个元安县城里面到处走走,看看是否有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闲暇的时候呢就写写戏本子,然后去衙门前面的大广场那里去看戏。看一下在自己笔下写出来的,跟实际表演出来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看自己的文字功底是否有所提高。

就这样时间悠悠而过,转眼就到了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元安县越发热闹了,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此处踏青。

只是在这样的一个好时节里,县衙里面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师爷出门巡查的时候,惊了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折了腿。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没三个月定然是不成的。师爷自然是没办法再来县衙上工的,必须得在家里躺着养伤了。但县衙里缺了师爷也是不行的,这帮也只能赶紧的另找一人来先补上了。等师爷好了,再说其他了。遂,招师爷的公告很快就张贴出去了。来应聘的人还不少,如今天下谁人不识沈佑,难得有个机会,自是想要在沈佑身边待上一待,看看沈佑这个传奇人物是不是真的有那般厉害。所以来应聘的不仅有本地的人,也有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

第91章

县衙里面招师爷, 来的人自然不会少。单纯就是冲着这份工作来的,想要养家糊口的有,也有的是冲着沈佑来的。比较沈佑如今可是个传奇人物,大江南北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上至天子, 下至地里刨食的庄稼汉, 都对这个名字极为熟悉。

虽然沈佑年纪轻轻, 又无身份背景, 只是一个小小的元安县县令, 但却总是能拿出好东西来。随便一件都令人震撼不已, 何况还是好几件。尤其是那震撼无比的杂交水稻,据说产量是能比原先多三层。更是说过再给他一些时间, 他能够将杂交水稻研究出更好的水平,到时候产量能翻两倍。

这样的人才, 是能够名垂青史的人物。能够在他身边做事,做其左右手, 兴许也能够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基本来应聘的人加起来能有两百多个, 这简直是出乎沈佑的意料之外。虽然他知道肯定应该不会像初来之时那般,几乎只有三三两两的人, 不到一手之数的人来应聘, 但是也没想到能有这么夸张。毕竟他就招一个人, 这来得也太多了吧。

好吧, 人多就人多吧,原本简单粗暴的面试就得改改了。这么多人,面试不过来, 既然这样那就先笔试吧。于是沈佑就出了一张卷子, 然后将来应聘的人都召集在一起。为了省事就在科举考试的考棚内进行了。

总共考试的有二百五十七人, 第一场考试结束,批阅完卷子,筛去了三分之二早的人,还剩下了八十多人。沈佑看了看,想了想还是多,这到时候要是一个一个的面试,还不得花几天时间。遂,干脆再安排一场笔试,题目更加深了一些。不仅是文字上的学问的问题,也有一些对一些各种情况的应对处理。这么一场考下来,终于就剩下了十个人了。好了,十个不多不少,可以了,沈佑就安排了面试。

自然是由他亲自面试的,第一个走进来的是一个留着长长的胡子的中年人。应该算是一个美大叔了,看着气质极为儒雅,说话也很是风趣幽默,沈佑就开始考较他。此人学识不凡,处理问题也尚可,应变能力强。但有一点不打完美的地方,那就是过于完美,过于理想主义。

看这人应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做学问做师诗赋做那种锦绣文章的人。

这样的人考科举做文章参加诗会倒是很合适,但不是很适合去帮他处理那些杂事。这个人不是特别合适,所以沈佑就决定再看看。若是是后面没有合适的人,那就留下这个人了,可以让他专门帮忙写宣传稿,宣传元安县宣传各种特色。至于师爷的话,他到时候再从手下的几个人中挑一个来就是了。

接着接下来面试的其他人,都各有特色,但始终没有找到让他特别满意的那个。所以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沈佑已经有了几分乏意,也没有抱很大希望了。

他微微支着脑袋,思绪已经不知道飘向了何处。直到耳边传来有节奏的脚步声音,他这才回神,缓缓抬起头来,然后就愣住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就好像是昏暗的天空突然投来了一抹天青色的光芒一般,瞬间点亮了周围的景物。

那是一个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是的,神清骨秀,琉璃剔透,是极好看的一个男孩。一双眼睛更是明澈如水,只是看着你就让人忍不住心软。这真是一个太好看的人,沈佑忍不住想,这若是个女子,怕是得是个祸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