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气氛肃穆庄重。皇帝赵立庆正全神贯注地阅览着欧阳修的奏本,这是一份言辞恳切、满含真情的告老还乡奏折。
“臣欧阳修启奏陛下,臣自入朝为官以来,承蒙陛下圣恩眷顾,委以重任,得以效力于朝廷,至今已数十载光阴。岁月匆匆流逝,恰似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臣如今已然步入暮年,身体每况愈下,衰弱多病,实在难以再肩负起朝廷之重任。遥想往昔,臣初入朝堂之时,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一心只为陛下之江山社稷,为百姓谋得福祉。数十年来,臣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历经诸多风雨,见证了王朝之兴衰荣辱。然如今,臣自觉精力日益衰退,思维也渐渐迟钝,唯恐有负陛下之重托。臣虽对陛下之圣恩与朝堂之荣耀恋恋不舍,但为了国家之长远利益考虑,臣不得不恳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臣衷心期盼陛下能体恤臣之苦衷,恩准臣之请求。臣不胜感激,顿首再拜。”
这一封奏本,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欧阳修的真情实意。近两年来,欧阳修的身体愈发衰弱多病,近些日子更是连朝会都无法参加。
赵立庆深知,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这位大文豪也仅有一年多的寿命了。看完奏报,赵立庆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他沉思片刻,遂提笔在奏本上写下一个 “准” 字。
“林桧,速速去传召王安石与苏轼前来见朕。” 赵立庆放下笔,朝着门口大声喊了一声。太监林桧在门口连忙躬身应道:“是,陛下。” 随后便匆匆离去。
赵立庆起身,踱步来到圆桌旁,而后缓缓坐下。微微抬起头,凝视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心中盘算着如何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
不多时,王安石和苏轼联袂而来。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恭敬地躬身行礼,“拜见官家。”
“朕有些事要跟你们商议,坐下再说。” 赵立庆摆手示意他们落座。
两人拱手道:“谢,官家。” 然后才各自坐下,坐姿端正。
赵立庆神情淡然,缓缓开口道:“朕已经准了欧阳相公告老还乡,想着借此机会,把三院三司调整一番。”
“官家,您想如何调整?” 王安石对此早有些想法,但他还是决定先等皇帝表态,以便更好地了解皇帝的意图。
苏轼紧接着说道:“官家,是要撤销合并三司吗?”
其实,自从上次机构改革后,六部的权限被恢复,皇帝的很多旨意都是直接下达六部。三司的职责与六部重叠的地方有很多,群臣也都觉得皇帝迟早还要对三司进行改革。
赵立庆点头道:“朕想撤销度支司和盐铁司,把度支司的职责分成两块。一部分并入户部,监督的事交给监察院。盐铁司改成跟‘四海贸易’一样,但还是由朝廷管控,就算是国营的一个商号吧。”
“官家,朝廷经营商号,这怕是有些不妥,那些言官们会出来劝阻的。” 王安石面露疑虑之色,眉头微微皱起。
苏轼对此也颇为担心,说道:“官家,拆分度支司是应该的,可这盐铁司要是改成商号,恐会遭到很多反对的意见。”
“两位误解朕的意思了。” 赵立庆摆手道:“朕的意思是把三司一起撤销,有些职责就拆分给各部或各院。盐铁司所管理的事务就拆分开,铁就不必再由朝廷专营,放开给民间。盐的管理就成立一个‘盐务司’,和监管司、银监司一样由政务院管理,各司的长官跟六部侍郎一样的级别。”
两人听明白了皇帝的意图,皇帝是要精简三院三司的人员。王安石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官家,此事虽好,但众相公们该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