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毕竟东西太容易得到,姜家欠他的这份恩情就浅了。

姜夫人想着又随口问,“对了,顾郎君带他幼弟来咱们府上做什么?”

“听说是过些日子,顾童生也将去白鹿书院读书,只不过比之顾郎君直接入院,顾童生还需参加考试。”

“所以,顾郎君打算请老爷指点幼弟几分,毕竟,咱们老爷当初也是进士出身……”

管家继续回道。

“原来如此。这顾家的儿郎,倒是都优秀得很,顾童生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童生,如今要去白鹿书院,将来定是也前途无量。”

“那周家姑娘当真糊涂得很,竟放着如此后生不要,偏偏和咱们府上一个妾室的侄子搅合,听信二丫头那些攀高枝的鬼话,实在目光短浅。”

“若是当初知道这么一个后生,我非得请媒婆说与我儿……”

姜夫人吐槽到这里,声音突然戛然而止。

眼睛一亮。

是啊!

她怎么把顾家这个小儿子忘记了。

顾小弟小小年纪就考中童生,说明对方读书天赋极好;

听闻顾家的姑娘哥儿,在家中待遇也不错,那说明顾父顾母宽厚老实,子女关系和睦,家庭氛围好;

有顾烨这么个品德良好的兄长,顾小弟的人品如果不出意外,应当也该不错。

这样个相貌才华俱佳,家庭氛围融洽的后生,配给她儿子,她儿将来肯定能够幸福美满。

越想越觉得好。

姜夫人顿时眉开眼笑看向姜谷雨道,“雨哥儿,你对顾郎君这位幼弟,了解多少?能与母亲说说吗?”

这话一出。

姜谷雨和姜悦明都不蠢,哪里猜不到意思。

不等姜谷雨回答。

姜悦明便先羞红脸拒绝,“母亲,你在想什么呢。我比顾家幼弟年岁大,而且还和离过,哪,哪里配得上人家。”

别看他对于和离之事,面上表现洒脱,但其实还是有些自卑的。

不过,姜夫人爱子心切,而且父母都对自己的儿女,都有着深厚滤镜,想法就自信了很多。

“我儿怎么就配不上?俗话说,哥大三抱金砖,夫郎娘子年纪大些,才更加体贴相公不是?”

姜夫人心疼安慰,“明哥儿莫要自贬,顾家幼弟虽然优秀,但我儿也不差,我儿容貌才华都是上乘,云山县有几个比得上你?”

“再过些日子,你父亲定是要升迁到郡城的,到时候你至少都是六品官员嫡子,哪怕是和离之身,求娶者也肯定都是官员家庭,怎么配不上顾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