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宛城小吏(1 / 2)

最梦 3375 字 2个月前

宛城郡是个小地方,人口不过才七八万,这还得算上那些零零散散分落在城外的那些小村落,这里能耕种的田亩不多,所以粮食也不多,但是好巧不巧的,这座小小的城池就这么矗立在禹州最东边临着齐州的地方。

李晖字善德,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是天授十七年的贡生,前些年举家搬到宛城来,只因父亲在世时变卖了京城中的祖宅给他补了个仓丞的缺官。

一个小小的从八品仓丞,足足花去了三百两白银,但是在世代为农的李家来说,总算能够得上一个官宦之家的名号,因此李晖那六十多岁的老父亲死的时候,面带笑意的说总算能向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报一个喜讯。

前面说宛城这地方并不产粮,只是低矮的山壑多一些,因此在这里当个粮官确实捞不到什么油水,从八品的小官咬了咬牙在城边上给年迈的老娘和妻女赁下一套房子,自己则是整日整夜的住在官署里以便省下些来回上值的车马费,因为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只够一家人每月吃穿用度,实在是再赁不起一头老驴了。

仓丞确实是一个小官,我们这位李晖李仓丞又是个自持读过圣贤书的人,往常不屑于与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小吏打交道,其实也是实在拿不出来余钱用作交际,因此这位李大人总是一餐饭就着窝头咸菜草草果腹。

清汤寡水的衙门造就了清瘦的仓丞,而清瘦的官吏自然不会给那些大人物留下什么印象,别说他一个小小的从八品仓丞,即便是上面正七品的仓令,拎到州郡里也常常不受人待见。

说来也奇怪,自打新帝登基以后,这座小城突然之间开始热闹起来了,先是源源不断从京城运来了上万石粮食,然后小小的城中居然调来了十万大军。

粮食一多起来原本清闲的官署自然也变得忙碌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偶尔能得些岁米,似乎乘着皇恩浩荡,大家今岁都能落些好的年景。

然而总让人不安的是,那些抽调来的大兵来了以后就开始修筑城墙,硬生生的靠着山里采来的石头把那原本低矮的城墙修高了三丈,李晖每次经过那座日渐逼仄的高墙,似乎都在预示着将会有大事发生。

今天轮到发俸的日子,李大人便跟官署告了半天的假,打算走回家一趟,顺路买些柴米送回家中。

李晖在米店旁雇下一个脚夫,让那脚夫担着扁担,一面挑着柴,一面挑着米,急匆匆的往家里赶,他的靴子早就被磨开了线,回到家中正好让妻子给缝补一下。

路过一个贩卖枣糕的小贩摊前的时候,李晖止住了脚步,他掂量着手中剩下的一粒碎银子和几枚铜板,心里想着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是给闺女买几个枣糕带回去吧,于是掏出那几枚铜板在小贩那里买来半斤枣糕。

小贩把那几枚铜板投到钱壶,麻利的扯过一张油纸给李晖包起来三块递到李晖手上,李大人颠了颠手上的油纸包,心里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转过身才要走的时候,忽然看见前边人头攒动,隐约中还传来喊叫的声音。

李大人向来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但是今天不知怎的竟然几步走了过去,从那些挤挤攘攘的缝隙中往里面看去,只见几个身穿盔甲军士打扮的人正围住一个粗布麻衣的女子。

那女子显然是从城外来的,李大人心想。

自打军队进城以后这种事情已经少见多怪了,小小的郡城容纳不下十万大军,况且领军的将领是那能让郡守点头哈腰的存在,因此那些军士闲下来的时候经常一伙一伙的流窜到城中,这几个月也发生十几起兵痞当街强抢民女的案子了。

当地的官吏不敢管,巡城的司卫自然也不管,普通百姓自然也没有办法,他们所做的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围观,反正不是自家的妻女,谁又嫌自己的脑袋长得结实呢。

李大人费了好一番劲往里面挤,那些被挤的百姓原想骂一句是哪个不长眼的,但是转头看见了一身官服的李晖,赶忙把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身子忙不迭的往旁边塞过去,于是从不爱凑热闹的李大人这次居然挤到了人群最前面。

挤到前面的李大人才看的清楚,正中间围着的有十几个披甲执戈的武士,为首的那一人正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踹倒在地上,而旁边抱着那人大腿的则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

父女俩身上穿的都是粗布麻衣,看起来像是进城来赶集的,只是现在城中的女子都躲在家里不出门,哪里还有老父领着女儿敢大摇大摆的在街上走呢,李大人心想。

那老头被踹得扑在地上吐血,女子则是哭得一脸梨花带雨的抱着军士大腿苦苦哀求。

那人也不看她,只是一脚一脚的踹在老农心口处,只把那个看起来约摸五六十岁的老人踹到几乎没有了气息。

从围观百姓的议论纷纷中李晖才听了个大概,原来那父女是城外的村里人,因为女儿就要出嫁,老父便领着她来城里扯些花布,不曾想走在街上就被这帮兵痞看在眼里,那些当兵的似乎喝了酒,走路一摇一晃的,看见女子长得标致,就要强掳了去,老汉不从,把女儿护在身后跟他们理论,便被年轻力壮的军士打倒在地。

李晖听完再看,只见女子虽然穿着朴素而且满脸泪痕,但是生得也算清秀。

眼见那老头被踢的只剩下往外出的气,那军士还在一边踢一边骂:“你他娘的还要报官,老子就是这城里最大的官,你看看有谁敢管老子的闲事。”

围观百姓不住地摇头叹息,李晖也在心中暗暗叹了几口气,他回去一定要嘱咐妻子,这段时间千万不敢把女儿带进城来。

中间那人似乎打得累了,耳边又听见百姓议论的声音,于是瞪起眼睛扫视了一周,那些被他看见的百姓纷纷往后退了几步低下头去。

军士一眼看见人群中穿着官服的李晖,于是一把扯住女子的头发把她拎起来,把她的脸正对着李大人,一脸狰狞的说到:“睁大你的眼睛看看,他就是官,你问问他敢管我吗。”

宛城郡是个小地方,人口不过才七八万,这还得算上那些零零散散分落在城外的那些小村落,这里能耕种的田亩不多,所以粮食也不多,但是好巧不巧的,这座小小的城池就这么矗立在禹州最东边临着齐州的地方。

李晖字善德,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是天授十七年的贡生,前些年举家搬到宛城来,只因父亲在世时变卖了京城中的祖宅给他补了个仓丞的缺官。

一个小小的从八品仓丞,足足花去了三百两白银,但是在世代为农的李家来说,总算能够得上一个官宦之家的名号,因此李晖那六十多岁的老父亲死的时候,面带笑意的说总算能向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报一个喜讯。

前面说宛城这地方并不产粮,只是低矮的山壑多一些,因此在这里当个粮官确实捞不到什么油水,从八品的小官咬了咬牙在城边上给年迈的老娘和妻女赁下一套房子,自己则是整日整夜的住在官署里以便省下些来回上值的车马费,因为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只够一家人每月吃穿用度,实在是再赁不起一头老驴了。

仓丞确实是一个小官,我们这位李晖李仓丞又是个自持读过圣贤书的人,往常不屑于与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小吏打交道,其实也是实在拿不出来余钱用作交际,因此这位李大人总是一餐饭就着窝头咸菜草草果腹。

清汤寡水的衙门造就了清瘦的仓丞,而清瘦的官吏自然不会给那些大人物留下什么印象,别说他一个小小的从八品仓丞,即便是上面正七品的仓令,拎到州郡里也常常不受人待见。

说来也奇怪,自打新帝登基以后,这座小城突然之间开始热闹起来了,先是源源不断从京城运来了上万石粮食,然后小小的城中居然调来了十万大军。

粮食一多起来原本清闲的官署自然也变得忙碌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偶尔能得些岁米,似乎乘着皇恩浩荡,大家今岁都能落些好的年景。

然而总让人不安的是,那些抽调来的大兵来了以后就开始修筑城墙,硬生生的靠着山里采来的石头把那原本低矮的城墙修高了三丈,李晖每次经过那座日渐逼仄的高墙,似乎都在预示着将会有大事发生。

今天轮到发俸的日子,李大人便跟官署告了半天的假,打算走回家一趟,顺路买些柴米送回家中。

李晖在米店旁雇下一个脚夫,让那脚夫担着扁担,一面挑着柴,一面挑着米,急匆匆的往家里赶,他的靴子早就被磨开了线,回到家中正好让妻子给缝补一下。

路过一个贩卖枣糕的小贩摊前的时候,李晖止住了脚步,他掂量着手中剩下的一粒碎银子和几枚铜板,心里想着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还是给闺女买几个枣糕带回去吧,于是掏出那几枚铜板在小贩那里买来半斤枣糕。

小贩把那几枚铜板投到钱壶,麻利的扯过一张油纸给李晖包起来三块递到李晖手上,李大人颠了颠手上的油纸包,心里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转过身才要走的时候,忽然看见前边人头攒动,隐约中还传来喊叫的声音。

李大人向来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但是今天不知怎的竟然几步走了过去,从那些挤挤攘攘的缝隙中往里面看去,只见几个身穿盔甲军士打扮的人正围住一个粗布麻衣的女子。

那女子显然是从城外来的,李大人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