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1)

扬眉烧酒 水不在深 853 字 3个月前

扬眉宗师姐弟三人登上雨花台的时候,那五人已经等候多时了,齐齐起身道谢,说如今没有跳八佾舞的乐师了,他们自请奏乐助兴。三人居然也真的不推不拒地应下了,在不远处的八仙桌边落座。

轻快活泼的丝竹之声响起,那五人身处困境,乐声中却没有一点愤懑,连五种乐器都融合得很好,让听众们的心情也舒缓平和了不少。殷宫抚琴,殷商吹笙,殷角击鼓响板,殷徵弹琵琶,殷羽拨小三弦,这五人与专业乐师相比,编曲和演奏水平说不上高明,但自有一种愿天下人同乐的豪情。

黄山也准备坐,带路的黄希彤两眼一瞪:“有你上桌的份吗?”

按凡人的年纪算,黄山都够当这小妹妹的爷爷了,他又长年不在家,根本不理她。但是柳扶风理她,不仅轻易地教了好些实用拳脚,这会儿还支使他去给黄川帮忙。白燕想着帮帮未来的讨师娘欢心工具人,还让父子俩今日“心情愉快想得开”,结果黄山最后又感谢起了小师弟,觉得他不愧是邵简的亲儿子,竟然费心思助他们父子和好。

三人照黄小妹的指导净手之后,白燕和柳扶风都选择先闻闻面前的茶,林花谢则拈了块不知什么仙果做成的蜜饯;柳扶风比较识货,跟他讲这杏仁是用产自三元极真天、六百年以上的剑竹熏的,林花谢看起来记吃不记打,想跨过太牢峡谷去抢点来。

太牢宴原本是祭祀用的,以肉食为主,如今黄川只保留了名字和一点那么个意思,准备的菜式根据时节变化,通常符合天罡地煞之数,三十六道飞禽,三十六道走兽,三十六道鱼鲜水产。民间有传闻说堯王朝气数尽了是因为有一年大有空明天进献了一位毕方,那年祭天时皇帝竟要求御厨将那毕方宰了做菜,还自己吃了;有一个版本里的皇帝就是雨花台皇子的那个兄弟。

不管什么规格,一头活牛是必须要有的。千年过去很多恩怨情仇和历史真相都烟消云散,到了王朝末期,太牢宴还现杀活牛的原因主要是成德玄隐天负隅顽抗,而那边道士多。

黄御厨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脸面那么大气量,第一天晚上请他们吃饭的时候用了一条太清牛的牛腿,这几天居然搞到了一头活的整牛,还是标准的身高一丈、离结金丹还差一步的那种,血统恐怕比张家人自己都纯,任谁看到都觉得张天齐要死了太清上宗要完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白燕一副要当个饱死鬼的架势,两个师弟也大概知道之后要倒霉,一顿饭吃得态度极其端正。

端菜的都是黄川的徒弟,黄御厨自己是很少跟客人打交道的,都让徒弟代劳,或者说占便宜露面。有好几个徒弟奔着好前程跑了,但黄家毕竟好端端的。

那些稀奇古怪的菜品到了第二十七道,是拿仪狄百水中的两味好酒烩制的正好满一百天的紫纹方形贝。根据九龙书院的研究,这种方形贝是由牡蛎变种而来,曾经有一位大能在海上战斗时陨落,肉身化石,长在上面的牡蛎吸收其精华,肉质也像得了道一般连海水的腥涩味都一点没有,按理说生食风味最佳,烹煮也不适合复杂的调味,黄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居然让它的肉味多了一分醇厚与果香。

如今的太牢宴为了配合客人的身份,走的是过度包装的精致美观路线,一个价值不菲的大盘子里就四个贝。白燕正心安理得地准备吃她的第二个,斜刺里伸来一双筷子,肥美丝滑的贝肉咕的一声掉进人的肚子里。

段水流在一旁咋咋呼呼地道:“看来我没迟到!”

白燕挑眉,放下了筷子;林花谢倒也不护食,尤其是在这种能吃到好多新菜的席面上,他觉得多一个人少一分浪费。

柳扶风左顾右盼,也高兴地道:“你来的正好!知道‘君子剑派’吗?”

段水流喝了口茶,叫了声好:“知道啊,宛连城一个姓宛的在白玉京混得还不错呢,管财政的。怎么了吗?要杀人越货的话能不能给我个面子,我跟人前代掌门都是‘千年会’的,经常一起喝酒……”

林花谢正埋头剥一个灵果的皮,闻言抬头复读:“联盟没人看《笑○江湖》吗?”

段水流耸耸肩:“本来起这个名字就是用来讽刺九龙书院搞出来的那套君子文化的,招式也尽是些‘深文周纳’、‘茹柔吐刚’、‘暗室欺心’一类的名字,灵道功法还叫《君子规》呢。”

柳扶风转头对白燕道:“段师兄今天还算老实,跟殷宫的说法出入不大,要问别的吗?”

段水流早就放弃追究这三人的行为模式了,问道:“这跟殷宫有什么关系?他一向闲云野鹤,只偶尔给白玉京做点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