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目下大战在即,东两军更当保持友好相处的局面,王爷在这个时候参奏湘王,是否会对正在进行的战争造成不利的影响呢。”李鸿章以大局来压他。
曾纪泽哼了一声:“你以为四川出了这等乱子,本王还指望着西军能在灭太平天国这一战上出力吗?既然我这王叔不争气,那本王就自己灭了那李秀成!”
曾纪泽的话令在场的二人都吃了一惊,李鸿章忙道:“王爷,太平军战斗力虽不及我东军,但自盘据开封之后,归附者犹如蚁聚,李秀成麾下之兵,只怕不下四十万。就算剔除老弱之众,至少也有精兵十万左右啊!而我东军总计过八万余人,南方沿海、直隶、江苏等地驻防之军又调动不得,单凭不足三万的人马对付太平军,似乎有点力不从心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来李鸿章的军事思想与杜聿光这等年轻崛起之秀产生了不小的差距,大明军队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已经进化成为一支完全的热武器化现代军队,其仅步兵连中装备了相当数量的大炮,还建立了独立的炮兵团,以及世界上唯一个机枪营,同时也拥有了机动能力与火力完美结合的枪骑兵师。
再加上纵横亚的蒸汽舰队,明军的综合战斗力已称得上是东亚第一,就算是与英法开战,这两国如不从本土大规模调动远征的话,也将不是明军的对手。当然,这支明军只包括曾纪泽统辖下的东军,至于西军,人数虽然号称有十五万之众,但其真实战斗力,却只比当初的湘军有了一点的进步而已。
至于李秀成的太平军,尽管定都封之后,太平军的数量虽然剧增,但由于地处内陆,很难再像从前那样从洋人处走私到枪炮,仅仅依靠捻军骑兵的加入,太平军此时的战斗力与当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在这种军事格局下,李章还认为太平军数量的优势对东军将是致命的威胁,这不但是低估了东军的战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保守与落伍。
“苏州侯呀,你莫非忘了吗,当年的太平军有百万之众,最后难道不是被不足三十万的湘淮两军击败的吗?枪炮技术发展到这个阶段,放眼环球世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人数的优势已不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更何,千百年来,人海战术从来就不是致胜的第一要素。”曾纪泽拍着他的肩膀,用给小学生上课的口气说道。
“聿光,你那几本从德国购来的关于步炮联合作战的书拿来。”曾纪泽指着书架道。杜聿光从那一排厚厚的书中抽出了两本,曾纪泽将之交到了李鸿章手里,道:“这是德意志一位军事家写得关于当代战争的前沿理论,苏州侯有时间可以多看一看,从这里面你一定可以找到本王此战必胜的理由。”
李鸿章莫名其妙的被数落了一番,手捧着那两本书有点不知所措,曾纪泽却又板起了脸,用无可质疑的口吻说道:“本王心意已决,苏州侯,这参湘王的奏折,你到底愿不愿意代本王执笔?”
朝廷委任李鸿章为直隶省长的诏令尚未下达,在没有正式成为封疆大吏之时,李鸿章仍然只是吴王辖下的一名市长而已,他的仕途牢牢的掌握在曾纪泽的手中。他很清楚,这一次只要他敢说一个不字,吴王会毫不留情的翻脸,只消其几句话,便可轻松的令皇上改变主意,而自己青云直上,大殿宏图的蓝图,亦将随之烟灭。
又到了选择的时候,十年前,他选择了投奔于曾皇门下,从而声名鹊起。四年前,他又选择跟随吴王创立淮军,所以才能成为东系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现在,他试图摆脱那种为人操纵的处境,但却发现,自己所谓的仕途,只不过是天上悬下的一根细丝,将自己高的提起,看似风光无限,但只要天上那人一松手,他便会摔个粉身碎骨。
罢了,罢了,无论我如何的努力,终究还是逃不出他们曾家人的掌控啊。
李鸿章心中长叹一声,挽起袖子叫道:“拿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