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1 / 1)

李南淮才刚回京,他在临牧待的久,那地方堪比蛮荒之地,吃不好睡不好。人尽皆知,他还打了仗。此刻身体已经很不爽利,回来便传了太医。

殿内外跪着不少大臣官员等着汇报这半年的公务,但大多都是为了讨赏。户部的人跪在殿内呈上这半年收的税,说是充实了国库,还将籍册呈递上去,说是北明人口兴旺,百姓和乐。但最前面跪着的还是内阁首辅闻律。

太医院的人来了这里,愣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于是李南淮将人都遣散下去,说这些事只管告知内阁。闻律便领着人都下去了。

韩司尘虽然带的太医不少,但李南淮实际上只留了他一个。

李南淮确实身子不爽,他在临牧这半年几乎没用药,可蛊毒不似从前那样极少发作,时常让他难受。

韩司尘便只能给他煎了药,暂时压制毒性,让他这些日子好生养着。

夜里,阳神殿内烛火通明,卫扬被李南淮召进来,他一进门便跪拜道:“罪臣靖云侯卫扬参见陛下。”

李南淮一只脚踩着凳子,披着外袍坐在茶桌前。他已经卸了冠,像是要睡了,但面前摆着的茶水明显是在等着卫扬过来。

“今日你我不是君臣,只当年少。”

卫扬缓缓抬了头,从地上爬起,坐到了李南淮面前。他冬日里被北蛮封在山谷数十日,吃过草根树皮,冻死的马匹也吃过。那时他过的辛苦,冻坏了身子,也饿坏了身子,如今虽然回到了帝京,可却像是老了,但他至今还没有娶妻。

李南淮确实按照魏霄说的那样,用粮食做诱饵引北蛮人交出卫扬,然后再杀了北蛮人。可莫夫不是傻子,他不会亲自上阵,所以李南淮只是救出了卫扬,保住了粮食,而没有擒住莫夫,不过他听闻莫夫已经在莽蒙境内被擒了。

但他在救出卫扬之后没有直接回帝京,而是驻扎在了临牧。临牧没有很好的医士,卫扬的身子也只是勉强养着,如今犹如残躯。

李南淮给卫扬倒了茶,送到他的面前,而后举着茶杯,“你身子没好利索,朕今日便不陪你饮酒了。”

“陛下也要保重身子,夜里喝浓茶也不好。”

“但浓茶才能让我们感情浓厚,不困便能谈天说地,畅所欲言。”

卫扬接过茶水,保持端正的姿态。“君臣之间,很难畅所欲言。但陛下若想听臣说些好听的话,臣十分愿意。”

“朕没即刻回京,耽误了你,并非朕有意为之。”李南淮道,“朕也不喜欢临牧,却还是在那里一待就是半年,朕早年时候曾在那里待过一年,过的生不如死。”

“陛下心有筹谋,待在临牧定然有陛下的道理。臣本就是罪臣,私自出兵,致使北明人心动荡,陛下御驾亲征,臣何德何能?陛下没有直接将臣关进狱中,反而与臣闲谈,臣愧不敢当。”

李南淮从卫扬的话里感受到了疏离,卫扬自认为是自己错了,可李南淮何尝没有利用他来揪出帝京的蛀虫?他利用了一个卫扬,利用了一个魏霄。他自回京便已听闻魏家全家遭流放,魏霄不知所踪了,如今这个卫扬又在他面前想把自己送进大狱。

他现在是皇帝,不能说自己惭愧,可到底是觉得羞愧了。于是他说:“你有罪,私自出兵是大罪,只是关进狱中就行了吗?你靖云侯的爵位会被褫夺,你的官服会被扒下来,靖云港也会受你牵连,靖云港的人——昭睿、昭楚些也会被削职,你的脑袋也保不住。”

卫扬只是沉默不语,李南淮便继续道:“今日朕与你说的这些,将会是朝中大臣口中的说辞,他们手里拿着北明的律法。”

“那陛下便按照律法处置了臣。”

“但是朕才是皇帝,朕说的话才是真正的律法。若朕一力保你,谁能动得了你?”

第116章

殿外檐上挂着的灯笼在轻风中摇晃, 天气渐渐凉了,秋日将近。

卫扬从前追随李南淮,始终记得自己在被灭门之后他如何一力护着他, 以至于被裴钱恨上。那时候他们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一场大火,一场追杀,谢熠秋被李南淮护送着回到皇宫, 即了皇位;卫扬被找回来的时候走投无路,唯有死路,但他还是被新帝和李南淮这位新臣保了下来, 送去了南海。

人人都说, 李南淮少年英姿, 极力护主, 是北明良臣。而李南淮又是青甘王世子,背后是强大的青甘, 这天下有他和受忠帝便称得上太平。

所以卫扬对他的敬自少年时便有, 敬他忠勇, 敬他果敢, 敬他是个俊才。李南淮让他做什么, 自然是有道理的, 他不会有半分怀疑。他也知道李南淮早些时候与谢熠秋生出了嫌隙,却没想到是足以令面前之人篡位的嫌隙。篡位也罢, 可受忠帝死在了李南淮亲手布置的牢笼里,于是他心中的愧疚遍及了整个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