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原因无他,这个韩维整理的材料实在是很有条理,就拿这眼前的折子来说,韩维第一页便为他整理好了大梁朝中各品阶官员的年俸,还在后面标注了领该额度年俸的人数有多少,这页汇总不得不说做的深得李崇的心。

后续便是按着品阶和衙门分门别类列出官员的职位和名字。

李崇看的仔细,没有注意到眼前的韩维坐的姿势有些拘谨,一只手搂着暖炉一只手一直放在压着衣襟的位置,眉宇间有些犹豫,似乎有什么事儿举棋不定。

李崇做了这么多年的审计,薪酬审计不知道做过多少次,薪酬审计的重点主要就是放在有没有虚假发放,隐形回扣,违规返点上。

昨天他算薪酬不对,就是因为发下去的俸禄远多于按照衙门部门算出的大体数额,但是今日他一看到这个名册便立刻明白了一半,光是一品衔的太师太傅他数来数去竟然有二十多人。

他就是再没有常识,也知道太师太傅太保位列三卿,已经是位极人臣,很多太师太傅都是死后哀荣,但是很显然一堆还在领俸禄的三卿都活的好好的,这大梁光是三公就有二十多个?这正常吗?

目光再向下扫,吏部尚书那一列,竟然有五个人名,但是上一次宋离给他讲吏部的时候只说了吏部尚书是魏忠啊,那这其他四个尚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拧着眉看着这上面的一行一行冗杂的人名,将六部扫了一遍之后发现,每一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户部尚书四人,最离谱的是礼部尚书竟然有八人...

他撂下了折子,看向了韩维:

“这折子上怎么如此多的三公,朕平时上朝怎么没看到这里多人。”

他记得上朝绝对没有这么多的人,光说是那正一品的三公二十多人,都要有小学一个班那么多了,这要是上朝,六部都得给挤到大门外面去。

韩维脸上有些苦笑:

“陛下,这些大多是些老臣,不少都年事已高,如今虽未致仕不过也少有上朝。”

这话说的倒是十分的隐晦,不过李崇并不是那个不通人情的小皇帝,他低头看着这一大串的人命微微挑眉,老臣,资格老熬到三公的?

“那这六部中如此多的尚书又是怎么回事儿?”

“光帝五年的时候,王阁老担任首辅,曾上书光帝为一些老臣颁布恩典,这些老臣在官场沉浮多年,按着官场职位恐怕无法晋升,所以特赐些虚衔,位列一品,二品,不过并不在六部当值。”

韩维虽然脾气撅了点儿,但是毕竟也在官场磨了这么多年,王和保的心思他如何不明白?他位列首辅柄国执政第一件事儿便为这些晋升无望的老臣谋了切实的实惠,京城官员各个对他感恩戴德。

但是他却打心眼里看不上此举,尤其是每月看着国库为这些虚衔中人大笔大笔地拨出去银子,他对王和保的鄙夷和怨念就会更上一层楼,在他看来,王和保此举和宋离等宦官收银子卖官并不不同。

区别只在于一个图银子一个图权罢了,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