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1 / 2)

于是乎,地方见中央自顾不暇,一些本就有异心的官员就开始仗着天高皇帝远胡作非为了,闹出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强征赋税。

国家的赋税是要由户部拟定了再呈交皇帝,皇帝看过之后,认为可行才会宣布赋税要征收多少。

征收得太多了,百姓的日子便不好过,而征收得太少了,国库的收入又不足,总之也是一堆麻烦事儿。

一些地方的官员,有借着关昊名义的,也有打着关凛名义的,在地方征收巨额赋税,从关武驾崩到现在,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晋国已经有很多地方乱了套了。

关宁一只是看着呈上来的折子就能被这些地方官的所作所为气得脑门发疼。

光是针对这一条,关宁一就提出了很多条建议,写了满满当当的好几页,而这绝对不会是晋国现下唯一存在的问题。

“还有,楚国的流民有一些流入了晋国边境,边境的官员也不想办法,就只知道封闭城门,是打算当一辈子的乌龟,永远都不出来了?”关宁一想到还有一个楚国就更加心累了。

秦国虽说也在接收楚国逃来的难民,各项政策都有落实,可是架不住有的人他们奔着晋国来的,晋国却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实施。

这晋国现在落在了自己的手里,关宁一也只能咬着牙来想办法,而最大的问题是关宁一在晋国也找不出来太多可用的人。

关凛发动政变是死了不少的人,而这些人里也不乏晋国的栋梁,没有能干的大臣,关宁一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地就派人出去。

也就是说,要想填补晋国的人才空缺,也只能效仿秦国,再开恩科,招揽新的人才。

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可无论做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差的就是时间。

关宁一趁着崔武举在,一股脑地开始倒苦水,甭管崔武举听着头大不大,总之他说出来心里总是会舒坦很多的。

“这一次变乱死了很多的人,这些人是要由朝廷发抚恤的,本宫看了一下晋国的国库,存银不多,所以本宫决定,抄几家,填补国库的缺口。”

给关武办丧事,要花很大一笔钱,给关昊还有关李氏办丧事,也要花很大一笔钱,这些花费都是由国库开支的,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崔武举嘴角抽了抽,他倒是听闻过谢琚登基之后抄了不少的家,关宁一怕不是跟着谢琚有样学样。

关宁一这一天都没有放过崔武举,直到他处理完了政务,自己要回去休息了,才把崔武举给放了回去。

可怜崔武举,一个武将,被关宁一强行扣着听了一天的政务,耳朵都快要磨出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