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 / 1)

“顾先生,顾夫人,还有两位谢先生,这次真的很感谢你们。”黄奶奶说,“这些礼物请你们务必收下,还有这份钱你们也一定要收。”

“对啊,真的很感谢你们,也谢谢年年。”

“是的,礼物和钱都是我们的心意,请你们收下吧。”

话语间,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口袋里的红袋子,每个人手中的厚度都不太一样,可心意却是满满的。黄奶奶解开塑料袋,露出内里的冰山一角时,年年才看清里面装着的是钱。

他知道那是多少,在花花村录制第一期去卖水果完成任务时,小舟哥哥告诉过他红红的大大的是一百块。前不久在大熊岛录制领工资时,他也拿到过好几张一百。

一百块已经很多很多了,可以买葡萄、桃子和大西瓜。

因此年年眨了眨眼睛,咦了声,不太明白奶奶姨姨们怎么忽然拿这么多钱钱来给他们。他很疑惑,没憋在心里直接问了出来。

“黄奶奶,为什么要给窝萌这么多钱钱?”

村长姨姨跟他说过,花花村的姨姨奶奶爷爷们赚钱都很不容易,有时候在大太阳底下忙一天,可能才得个五十块。那个时候他不知道五十块究竟有多少,只是听村长姨姨的语气,就能猜到好像不是很多。

所以他一直觉得,赚钱是一件很辛苦很累的事,捡到别人的钱钱要交给警/察叔叔的!

黄奶奶跟旁边的梁阿姨对视一眼后,很坚定地说:“乖年年,这是我们应该给的。我们住着谢先生提供的房子,给了才能睡得更加安心,而且刚刚梅村长跟我们说,以后花花村重建谢先生和顾先生要投资不少钱,所以我们一定得给。”

阖圆小区这两栋楼都是新房,并且在南华县算的上是顶尖的房源,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是市面上最新的一应具有的全装房,她们不可能住着心安理得。

就算是住酒店,她们也会付给酒店钱,所以这笔钱她们必须付。

圣贤书上从没有言说过,灾后富有财力的一方需要毫无保留地付出,也没有言说过,他们需不留余力地帮助灾区受难的人民。

她们很清楚四人是在感谢她们曾经照顾过年年,可她们的那点付出,她们自认为只是人之常情,做不到问心无愧地享受这样的回报。

这个世上就算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会把金钱摆在明面上算清。感激帮助是情分,可不是本分。

“黄奶奶。”谢桦宣直言解释,“如果你是在担心这两栋楼以后的用途,那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的。管理方会定期跟你们收取房租,你们每个月都需要支付一笔钱给他们。”

黄奶奶:“那交多少呢?”

“200。”

其实最初财大气粗的谢桦宣是想直接把这两栋楼送给他们,但思虑过后他跟顾清俨又觉得这样似乎太贸然,也太冒犯了些。同时他们早就想到了朴实善良的村民们,肯定不会心安理得地接受长期住在这儿,因此早就商议好了解决办法。通过每个月向他们定期收一笔房租的办法,不仅能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也能让她们住的更加舒服,有更多家的味道。

听到这个数额,众人纷纷吸了口气。

南华县虽然比不上邻近的市区,但近几年发展的也还不错,县城内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普遍比前两年贵了些,基本都是400起步。像这样的三房两厅,自带家具的房子起步价最少也要1300往上,更何况地理位置越好房价会跳得更高。

200块钱在南华县,约莫只能租到公用厕所厨房的单人间,而且基本都是在郊区。

“这个价格…会不会太低了点?”黄奶奶摇头,委婉道,“南华县的房价好像没这么低。”

顾清俨笑了笑:“黄奶奶,是这样的,这两套房子以后会作为平价房出租,这个价位很合理。”

所谓平价房,就是房价偏低,但又相对而言还不错的房子。只不过这样的平价房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来建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可能会做这么亏本的买卖,只有政府为了给一些特定需救助或经济困难,劳动力缺失的人,才会建设这样的社会福利。

南华县当然也有平价房,五年前就建好了。不在县城中心,而是在略为偏僻的东郊,两房一厅,水电费比县城收得便宜些,价格在350到400左右,屋子里似乎只有一架床,其它的都需要自己添置。

众人不太明白他们这么做的意图,却依稀能猜到一些这或许跟年年有关。因为在他们接年年走后,当天村子里就有会上网的人,查了查这一对夫妻的情况。

梅村长虽然跟她们都解释了,但她们还是不太放心,就想着通过网络多看看,多了解这对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