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鲁郡之战风云涌,仲达迁都避锋芒(2 / 2)

联军的到来,让鲁县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城中的百姓们紧闭家门,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伪魏军士兵们则在城墙上严阵以待,他们望着城外那如潮水般的联军,眼中既有恐惧,也有一丝决绝。

钟会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的联军,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次战役的艰难,但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他绝不能轻易放弃。钟会召集城中的将领,开始部署防御。

小主,

“众将听令!”钟会高声说道,“此次敌军来势凶猛,但鲁郡是我军的最后防线,我们必须坚守。各门守将务必严阵以待,不得有丝毫懈怠。弓箭手准备好箭矢,待敌军靠近,万箭齐发。”众将齐声应诺。

之后,钟会又对王昶、王基二人吩咐道:“此战后方的粮道与退往琅琊的通道是重中之重,汝二人定要护住粮道与退路,不得有误。”

王昶、王基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将领们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此时在泰山郡,司马懿则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与焦虑之中,他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再度迁都的事宜。鲁郡局势的每一丝变化都如芒在背,让他寝食难安。司马懿明白,一旦鲁郡失陷,联军的兵锋将直指泰山郡,这里将再无安宁之日。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向曹髦建议迁都东莱郡。

曹髦听闻此议,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甘与无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战乱而迁都了,每一次迁都都意味着国土的进一步沦丧,皇室尊严的又一次折损。但面对当前的危局,他也明白已无更好的选择。“司马卿家,此次迁都,朕希望你能确保皇室安全,若再有差池,朕定不饶你。”曹髦语气中虽有不满,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

司马懿闻言做足样子,赶忙伏地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东莱郡虽非久安之地,但可暂避联军锋芒。待臣整顿军备,定能收复失地,重振我大魏之威。”嘴上虽这样说着,可司马懿心中清楚,局势已对他极为不利,此番迁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充满了变数。

整个泰山郡陷入一片混乱,官员们匆忙地收拾着宫廷的贵重物品,文牒古籍,百姓们也在士兵的驱赶下被迫离开家园,踏上未知的迁徙之路。

一路上,老人的叹息、孩子的啼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许多人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出多支探子,密切关注鲁郡的战况。每一条消息都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当得知联军在鲁县城外扎下大营,准备开始攻城时,他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司马懿心中清楚鲁郡守军支撑不了太久,必须加快迁都的速度。于是,他下令加快行程,哪怕日夜兼程也在所不惜。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人心也随之开始浮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蠢蠢欲动起来。甚至就连部分将领对司马懿的决策也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频繁迁都只会让军心大乱,百姓离心。紧接着军中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蜚语,质疑司马懿的能力和忠诚,这让司马懿在应对外敌的同时,还要花费精力来稳定内部。

而在东莱郡,当地官员们接到迁都的消息后,赶忙着手准备接纳皇室和大量军民。但东莱郡资源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涌入,物资供应、居住安排等问题接踵而至,一时间人心惶惶,社会秩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各方的忙乱与不安中,鲁郡之战最终的结果已不仅关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将对整个三国局势产生深远影响,而司马懿的迁都之举,也像是在这乱世棋局中又投下了一枚充满变数的棋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鲁郡之战风云涌,仲达迁都避锋芒。三国纷争无休日,乱世棋局再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