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后将李庭兰的条陈算成了雍和公主的功劳。偏心的建昭帝理所当然的在上头加了熙和公主的名字,为了显示自己是个“一碗水端平”的好父亲,所以直接给两位公主多加了三百户采邑,以示对两位公主小小年纪便能忧国忧民,为陕甘百姓尽心尽力的奖励。
楚珣冷哼一声,“那对母子最会捡便宜了,”他想说建昭帝太偏心了,但吃一堑长一智,到底还是将后头的话咽了下去。
“你不必生气,因着这个,太后娘娘便让江贵妃母女负责宫中的捐银,”回想着郭太后的话,雍和公主笑的十分解气,“你也知道咱们各宫的娘娘们其实手头都不宽裕,哪里拿得出多少,等银子和首饰交上来的时候,江贵妃狠叫太后娘娘挖苦了一番,差点儿抄了她的揽秀宫呢。”
郭太后的话十分刻薄,直接问江贵妃是不是将这些年皇上的赏赐都贴补娘家了,不然她一年的赏赐抵得过宫里所有妃嫔,怎么拿出来的银子竟然比方皇后少三成?
江贵妃辩说自己只是贵妃不敢越过皇后去,郭太后直接回怼,要不要她老人家帮江贵妃回忆一下她无视皇后的例子?怎么讨赏的时候处处要压过皇后,捐银子的时候要敬着皇后了?真要这么乖巧,那她就立马遣人去揽秀宫,将里头所有逾制的物件全都抄了。
江贵妃哪里舍得,面对咄咄逼人的郭太后只能祭出病西施大法,想直接晕倒了之,结果郭太后并不肯放过她,叫人直接将单子给建昭帝送了过去,请皇上看看他的妃嫔们是如何为他分忧解困,尤其是他最疼爱的贵妃娘娘,真的是不忘物力难艰,将悭吝二字刻在了骨子里。
郭太后还直接建议,既然揽秀宫日子艰难,不如直接将熙和公主新得的三百采邑当作公主的捐银算了,左右也是皇上新赏下的,也省得熙和公主小小年纪还得费心经营打理,还能全了揽秀宫的贤名。
建昭帝自是明白郭太后这是对自己硬要帮熙和公主争功的不满,但银子再多也比不得采邑,那不但是每年的固定收益,还是一位公主的荣光。为此他干脆一推二五六,说这原本就是后*宫的善行,他不好多管,一切由郭太后裁决。
发见建昭帝连面都不肯露,江贵妃彻底慌了,只得委委屈屈的将捐银加到了和方皇后一样,没想到郭太后还不肯放过她,说她在后*宫第一大户,熙和公主还是此次宫中捐银的主理,怎么也得给大家做个表率出来,力逼着江贵妃又往里添了三成,才将人给放过了。
楚珣听的目瞪口呆,“太后娘娘这是……”这些年太后娘娘很少这么强硬过啊,怎么突然就变了?
雍和公主也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她觉得这些日子跟着这位皇祖母学了不少东西。就说江贵妃这件事,谁不知道江贵妃是后*宫第一人,自她记事起,宫里没有人能攘其锋芒,便是郭太后,顶多也就是给揽秀宫几次没脸,却从来没动过真格的,这也是雍和公主从来没想过选择郭太后而是坚定的站在方皇后一边的原因之一。
她觉得郭太后老了,也觉得建昭帝并没有真正将郭太后放在心上。
“太后娘娘这是要出手了,”雍和公主声如呢喃,“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她没告诉楚珣的是,事后郭太后拿了银子让慈宁宫的宫人往那些年轻妃嫔的宫里走了一趟,理由是那些小姑娘入宫没多久,手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不能为了百姓就伤了自己的身体,她这个老人家也不能让实诚人儿吃亏。
先当众踩了江贵妃母女,让宫里看清楚谁才是说话算数的那一个,后又悄悄送银子收揽人心,雍和公主对郭太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时也真心替方皇后羞愧,这些年若没有郭太后在,方皇后怕是早就成了泉下亡魂了。
楚珣默默点头,有这样一位老祖母在,他和方皇后哪有什么胜算啊。
“行了,”该说的雍和公主都交代到了,她抚了抚楚珣的头顶,“我听太后娘娘的意思,等这次你回来,也算是与国有功,到时候便和皇上商量给你封王的事。”
“真的?”自己封王便有自己的王府了,楚珣又惊又喜,“太后娘娘真的这么说了?皇上会不会……”因着自己顶撞了他而不同意?
雍和公主摇头,“你放心吧,太后娘娘承当的事,一定能办成。”
……
郭太后也在见楚琙,“这次多亏了李庭兰出了这么个好主意,”她心情极好的招呼楚琙坐下,“咱们手里有了银子,你这一趟才不会白跑,粮食呢?你是怎么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