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李隆基要是早死十年就好了(2 / 2)

大唐。

原本只觉得大唐之盛世将永远延续的百姓们也是神色大变。

“如此盛世,竟然就要毁了吗?”

“连陛下都出逃了……”

此时,没有人在意宰相杨国忠之死,即使是那些被杨国忠整的家破人亡的百姓也一样。

……

病榻之上的杜甫看着天幕上的安史之乱四个血红色的大字,心如刀绞。

史书只需要四个字,就能概括得了这场席卷整个大唐的叛乱。

可那些死在这场无耻的大叛乱之中的百姓呢?

他们本不该死的,他们本来生在了如此盛世之下,却又惨死在战乱灾荒之中。

杜甫只感觉自己被这无处不在的无力感,压得喘不过来气。

再一张嘴,一口鲜血从喉咙中咳出,喷溅在地上。

他被叛军俘虏,关押在沦陷后的长安。

看着天幕和四周,心中道不尽的悲愤之感犹如实质,只能用赋诗的方式抒发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幕上,诗圣杜甫的这首春望,与历史上的杜甫,一同吟了出来。

两者都声音相互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

【“自此以后,诗,不再是闲情雅兴的抒发,它成了历史的记录。”】

杜甫看着天幕,恸哭起来。

他宁愿自己一辈子默默无闻,也不愿意自己因为如此,而上了天幕。

百姓太苦了!

【公元757年,《春望》。】

【诗圣杜甫于北赴灵武途中被叛军所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弹幕:以文载道!】

“这杜甫何能,被称为诗圣?”

小主,

有人疑惑,但立即就有人开口为其解释。

“如此忧国忧民之人,如何不能称之为诗圣?”

“是啊,你看天幕上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啊,如此的悲天悯人,心系百姓与国家。”

“如大地一般厚重,如历史一般沉重。”

【弹幕:杜甫的遭遇是真的让人心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俺已经好几年没有给俺娘写信了,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

“是啊,俺从军时家里的栅栏就已经塌了,俺这一走,俺都不知道老爹老娘该怎么办!”

“……”

出征平叛的士兵们看着天幕上的诗句,心里十分的低落。

他们都是关中出来的良家子,认识字,也能看懂天幕上诗句的意思。

原本这曾经是他们炫耀的资本,可现在这能读书识字的本事,却让他们心里更加难受了。

【公元762年,太白捞月。】

【李白因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公元770年,诗圣归去。】

【59岁的杜甫,在由潭州往洛阳的一艘小船上,走完了他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弹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弹幕:杜甫牌面!但是诗圣值得!】

【公元789年,维京入侵。】

【弹幕:北欧维京的入侵,深刻改变了西欧以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