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旧将须分左右军(1 / 2)

覆汉 榴弹怕水 2857 字 1个月前

中平六年,因为废立之事,主政洛阳的董相国并未为新天子启用新年号,反而废去了之前弘农王刘辩在位时的两个年号,重新引用灵帝年号,所以依旧是中平六年。

而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二,由大司马领幽州牧刘虞号召的会盟正式成立,在常山太守董昭的主持下,与会者一起在北岳常山祭祀天地,歃血为盟,然后共推卫将军公孙珣为盟主,兴兵讨董。

这一次,直接参加会盟,或者因为路远而排出使者的诸侯多达十四路,计有:

卫将军公孙珣;

大司马领幽州牧刘虞;

右将军领辽东太守赵苞;

常山太守董昭;

中山太守冯歆;

钜鹿太守李邵;

赵国相审配;

代郡太守王泽;

上谷太守高焉;

涿郡太守崔敏;

广阳太守杜畿;

渔阳太守常林;

建威将军领辽西太守程普;

荡寇将军领右北平太守公孙范……

这里面亮点当然很多。

比如说,公孙珣在杀了阎柔、鲜于辅,半软禁了刘虞,驱逐了常山太守让董昭取而代之以后,又进一步撕破脸皮,将他完全控制的腹心几郡给彻底吞并,堂而皇之的让杜畿、常林、程普、公孙范等人成为一任两千石太守。

这是表彰,也是某种试探,更是某种必由之路。

再比如说,冀州九郡国,居然来了四位太守、国相,这其中尤其出乎意料的乃是钜鹿太守李邵,这位李太守在接到了冀州牧韩馥的传讯后,依然主动前来常山参加会盟,而且会盟期间态度坚决,全程保持了对公孙珣的无条件支持,实乃是大大的惊喜!

当然了,就是韩馥韩州牧那里,不免又有唠叨还剩几个郡国了。

还比如说,赵苞到底是岳父大人,虽然两人经常有些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可到了关键时刻,哪怕是塞外遥远,来不及赶到,他也依然按照公孙珣之前的书信请求,派出了自己的司马太史慈,引精锐骑兵八百,作为使者和援军来到了常山。

这是一种没的说的政治姿态。

当然了,还有些事情,从名单上看不出来,但却实际存在。

比如说公孙珣的那位族兄公孙伯圭,在袁绍不去上任的情况下,他其实实际控制着渤海这个河北第一大郡的实权,却居然没有来常山会盟。

实际上,可能是渤海人口百万,经贸发达,一个郡抵得上幽州四五个郡的缘故,那位远在南皮的公孙大兄明显飘了起来……在心腹关靖的撺掇下,公孙瓒不仅没有来常山,还拒绝了渤海太守袁绍派来调度兵马粮草的使者。

据不可靠传言,关靖的建议是,渤海实力冠绝河北,完全可以拿捏住姿态待价而沽……不说别的,最起码也要向公孙珣要个将军做做,向袁绍要个太守官印。

而公孙瓒也是深以为然。

当然了,有没有更深的计划那就不好说了,也无所谓了,反正公孙珣是腻歪的不行,听到讯息后,他将原本为公孙瓒准备的振武将军印绶,转而交给了审配,准备让审配回邯郸时送给在朝歌的关羽。

而名单中最后一个隐藏的亮点,其实就是这被私表的将军号了,很显然,公孙珣不准备玩虚的,他是真的要即刻组织部队,进行军事部署,进而展开军事行动。

会盟结束,消息传来,袁绍加紧了联络,而所谓关东联军,此时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核心脉络:

车骑将军领渤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广陵太守张超;

长沙太守孙坚;

假奋武将军曹操,以及在上党自称太守的张杨……合计十四路诸侯,全都应许参加。

其中,张超隔得太远,恐怕实在是赶不及,但其余人全都是洛阳周边的势力,都是能够立即组织兵马,参与会盟的。

相对应的,陶谦的徐扬联盟也获得了普遍性的积极反应:

扬州刺史周干;

琅邪相阴德;

东海相刘馗;

彭城相汲廉;

北海相孔融;

沛相袁忠;

泰山太守应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