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云南局势(1 / 2)

次日,暗卫便将梅翰林一家的情况汇报给贾珠。

梅翰林原名梅异志,隆正六年进士,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

现已接近五十,膝下有一子一女,半年前就已经外调到大理府任知府,正四品。

翰林院是个清闲衙门,也是一个人才储备库,除了极少数人能够直接获得提拔,大部分人都需要外调任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这种外调的机会并不多,而且竞争激烈,毕竟在翰林院只是一个小虾米,但是到了外地就是执掌一地的实权官员。

翰林官员被外调到地方任职,通常担任巡抚、布政使、知府等职位,这些职位在地方行政、军事、监察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

外调的原因,一是充实地方行政和军事力量,二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是培养有政治经验的官员。

翰林院官员以文学见长,熟读经史,熟悉国家典章制度,但缺点是缺乏政治经验,没有在基层从政的经历,上限较低。

而基层工作经验就是试金石,表现的好就可以继续提拔,是六部尚书和内阁的储备人选。

但梅翰林不属于这种,他年龄太大了,而且还去了云南,既有土司,又有南安郡王,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南安,难安,这个地方就很难安定,官府、藩王、土司三足鼎立。

如果梅翰林真的有能力帮助朝廷统一这个地方,将来也不是没有机会入阁。

但是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小白,要想在这种环境做出成绩,太难了。

想必隆正帝是看重的梅翰林的忠心和贫寒不改其节的作风,才派他去的云南。

这种地方,能力很重要,但是忠诚更重要。

如果派一个二五仔,和南安郡王、土司沆瀣一气,那朝廷就彻底失去了对云南的掌控。

大乾朝廷在云南采取的是“三江之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

土就是土司,流就是朝廷派遣的流官。

在云南、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6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3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13个府全设土官。

土官在大明的时候,最开始也是由朝廷任命的,但是土官和流官不一样,不仅是本地人,而且手上还有兵权,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时间久了之后,这些土官就不服管教了,逐渐变成了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萨尔浒之战后,大乾北方有大金和鞑靼威胁,没有精力管南方,云南土司就更加猖狂了。

他们只是表面上臣服于皇帝,但是实际上完全自治,和藩属国没什么区别。

云南是南安郡王的封地,但是只是名义上有封地和俸禄。

实际上这些土地并不归南安郡王所有,而是由当地官员管理并收取税赋后按比例支付给他俸禄。

所以,官员实际上掌握着俸禄发放权,有时会预留一部分银子以应对紧急情况,导致藩王可能长时间无法领取到俸禄?。

当然,为了弥补三大藩王,他们是可以在封地内执掌一部分军权的。

但是银子都是别人发给你的,他们那点银子又能够养活多少兵马?

所以三大藩王也是在吃老本,等将来没钱,也没兵马了,就是朝廷收拾他们的时候了。

但是好在手上有兵马,有兵就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