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抬头看见众人都看向南边,一时有些纳闷“看啥呢,开会呢,起立,不想好好坐着,就都站起来吧”。
看着众人包括李泰都站起来以后,李恪最终把目光停在了李泰身上“在军营不许叫三哥,要叫首长”。
李泰身体一顿大声回道“是,首长”,但是心中腹诽,不是你先喊我四弟的么。
随后李恪拿出一份名单,上边详细登记着这次出征,阵亡将士们的家庭信息,李恪把名单递给李泰“这是阵亡将士的信息,接下来,你要根据这份信息,每家每户去送慰问金和牌匾,务必亲自送到这些人手上,不要通过当地官府,如果有人敢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你知道怎么做”。
李泰点点头“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李恪没有回话而是继续盯着李泰“这其中肯定会有些人见财起意,如若发生必须严惩,在一个要通知到当地府衙,烈士家属,万事优待”。
李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是,首长”。
李恪点点头,接着给李泰挑拨了一些人手,组成了南山军营的后勤抚恤处。
李泰经过这些天的军营生活,已经由一开始的不习惯变成了享受其中了,虽然他依旧是军营之中那个公认的最低标准,但是军中的兄弟情义也是他未常体会过的,这里边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虚情假意,只有兄弟之间诚挚的关心。
他原本对标准这件事情也很在意,但是慢慢的意识到,随着自己每天的进步,军营中的标准也在日渐提高,他也许无法理解李恪让他来着的目的,但,帮大唐练兵,他李泰也行。
对于李恪安排的这件事情,李泰坚信自己能办好,也必须办好,为兄弟们办事,必须靠谱一些。
随即李恪又安排一些别的训练项目,投掷石头,和抬枪瞄准被加入到了训练任务之中,虽然目前没有枪也没有手榴,但是手榴可以用石头代替,枪可以用木棍代替,先练好投掷和举枪,剩下的就等工坊那边了。
安排好一切,李恪带着第三团的军官们,向着长安城比较近的一些军属家而去。
韦老丈是长安县赵家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户,家中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在南山军营中当兵,听说南山军营是蜀王殿下亲自调教的,伙食非常的好,饷银也很高,所以韦老丈夫妇二人,对两个儿子都能进入南山军营而高兴。
更是听说这次两个儿子都跟着殿下杀进了突厥,韦老丈现在走在街上都感觉自己脸上有光,我儿跟殿下去突厥把大小可汗砍了,你儿子行么。
今日听闻殿下已经回朝,原本在城内务工的小儿子放下工具,便风风火火的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父母,三人都开心的想着,这几日两个儿子应该就能回家探亲了吧,朝廷分发的羊肉已经不能再放了,正好等两个儿子回来,一起吃。
李恪等人来到韦家大门外,突然之间李恪有些不敢去敲韦家的门,有些害怕面对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
在门口站立许久,最终叹了一口气,敲响了韦家的大门,韦老丈听闻声音,以为是两个儿子回来了,匆忙的跑出来开门。
看到门口的一众人员,顿时有些错愕,“几位小郎君不知有何事?”。
看着韦老丈的脸,李恪一时真不知怎么开口,最终李恪跪下给韦老丈磕了个响头,低着头说道“对不起,我没能把您的儿子带回来”。
身后的第三团高团长等人,看李恪都跪下了,也连忙下跪,对着韦老丈说着同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