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小年,这可是一个普天同庆、举世欢腾的日子,所有华人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关于小年的传说可谓不胜枚举,而且南北方的习俗也有所不同。在北方,小年通常定在腊月二十三;而在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不仅如此,北方人在这一天喜欢吃饺子,而南方人则更倾向于选择年糕和汤圆等美食来庆祝。
此时此刻,曹国公府内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无论是府内的建筑还是人们身上的服饰,都被染上了鲜艳的红色。
这既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也是为了欢庆舅爷邓平即将成亲。整个府邸弥漫着浓厚的喜庆气息,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此时的曹国公府的大堂上,李景隆坐在太师椅上,屁股下的椅子下放着一个暖炉,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堂外。
他的夫人邓卓君正在帮两个孩子穿衣戴帽,准备出门去参加婚礼。
李景隆见邓卓君动作慢,便忍不住催促道:“君儿啊,你快点呀,时辰不早了,你跟我这当姐姐姐夫的可不能迟到啊。”
李景隆今天穿着一身青绿色常服,肩上披着辽东的貂皮大衣,脚下踩着一水儿的蛇皮靴,头上戴着鞑靼人的狗皮帽子,看起来十分阔气。
邓卓君给大儿子李澈带好了帽子,又给小闺女李爱君穿好了围巾,然后牵着李澈,抱着李爱君走了出来,没好气地骂道:“催催催,催什么催?我兄弟结婚还是你结婚啊这么着急。”
李景隆嘿嘿一笑,起身走到门口,扶着邓卓君和孩子们上了马车,自己也跟着坐了进去。
马车缓缓驶出曹国公府,朝着李景隆给了邓平的院子旁边驶去。
马车上邓卓君斜着眼睛看着李景隆,开口道:“呦,这次铁公鸡拔毛啊,咋舍得把这儿的院子给了太平奴了呢?”
其实整条金狮子巷子这一条街都是曹国公府的,李景隆给个院子不过是洒洒水。
李景隆听到这话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不是看你面子嘛,换了别人你看我给不给他。”
邓卓君想了想觉得也是,自己的另外两个兄弟确实李景隆没有这般宠爱。
随后她又突然靠在李景隆身边,开口问道:“哎,我那些别的兄弟也不见你能看得上,为什么你偏偏看得上这邓平了呢?”
李景隆端起茶杯来说道:“你我二人成亲这么多年,除了成亲那年你大哥邓镇和他们兄弟几个都来了一次,除此之外,每年除了太平奴就没你家的兄弟登过咱家的门。”
李景隆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不是我小气挑他们理,你是他邓铎邓铨的嫡亲姐姐,他俩看咱家看看你是不是应该的。”
邓卓君点了点说道:“唉,当家的,你也知道嫡庶有别,他们都是我父亲庶出的儿子,不敢来咱家呗。”
李景隆放下茶杯说道:“那人家太平奴不也是庶出的?我说句不好听的,他连庶出的还轮不上呢,人家怎么就能隔三差五的来看咱俩呢。”
“还有,那都是庶出的增枝和芳英三节两寿的都来家看咱俩。”
邓卓君摆了摆手说道:“行了行了,别说了,我说不过你,咋这么久了还没到。”
李景隆对着外面喊道:“这么久了咋还没到,你怎么赶车的。”
车夫对着里面喊道:“老爷,您和夫人还是和少爷小姐走着进吧。”
李景隆掀开车帘被眼前的一幕有点震惊,整个大明朝各个公侯家的马车都快把这前街堵死了,人是乌泱乌泱的。
“看来是皇爷和太孙是事先给老群老狐狸们通气了,不然这群老狐狸就是邓愈再结婚都不可能来这么齐。”
李景隆抱着女儿,邓卓君拉着儿子,随着人潮走进了院子。院子里摆满了酒席,客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
邓平穿着大红喜袍,站在门口迎接客人。看到李景隆一家,他连忙迎了上去,拱手行礼道:“姐夫,姐姐,你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