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玩法设计(1 / 2)

在秋叶原的西边不远,位于御茶水到神保町之间的区域是东京本地与下北泽齐名的学生街。

附近大学林立,因此这里分布着不少面向大学生的咖啡厅和服装店。当然尤其少不了书店。

工作的间隙,齐东海一边散步一边一家一家书店的拜访。他希望找到一些参考资料。

游戏玩法的设计进行的很顺利。但另一方面关于三国的历史资料齐东海手头完全没有储备。

他本以为靠自己的记忆力可以应付过去,实际操作之后觉得还是要有几本工具书在手边才安心。

他最希望能买到的书籍是原版的《三国志》。这类中国古籍在日本往往会发行繁体中文的影印版。

但一般的书店是买不到的,只有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接触到。而且一般都价格不菲。

三国时期的传说故事在日本可谓人尽皆知。但是绝大部分日本人并非是直接从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看过三国志原文的人就更少了。

大部分人要么是读了吉川英治的小说,要么是看了横山光辉的漫画。或者是其他一些日本人二次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在一般的书店里能买到的关于三国时期的书籍也最多就是一些历史普及读物。

齐东海连进了几家店没找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原版,连日文翻译版都没见到。能买的到的文库或者新书尺寸的小册子内容都太浅显毫无参考价值。

不过走过几家店铺后他总结出一个规律。这条街上的书店面积都不大,所以一般都只经营某一类的书籍。有的擅长美术类,有的擅长历史类。

齐东海甚至见到了一家专营德语医学书籍的书店。细分市场既然到了如此地步,这条街上没准有专营中文书籍的店铺也说不定。

他鼓起勇气向其中一家书店的店员打听。对方很热情的把他带到门外指路。

“前面的路口左转,见到路口再左转,路的右手边有一家店专门经营中文书籍。”

齐东海向店员道谢,按照对方指的路走了过去。远远的就看到一个招牌,写着“中文图书”的字样。

走近一看店铺的匾额,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内山书店。

“这个内山该不会就……看来今天是来对地方了。”

看来今天是来对地方了,齐东海心想。

……

内山书店里果然陈列满了中文图书。只是并不按照原本的标价贩售。

尽管花了书籍定价十几倍的价钱。但齐东海丝毫不觉得肉痛。

九十年代初期的中文图书很多定价都只有几块钱。就算价格乘十倍也比二十一世纪的书价要便宜一些。

他买到的这本三国演义与自己小时候在家里书架上看到的版本一模一样,附送了一张三国演义地图。

这不算是一张非常严谨的历史地图。不过齐东海幼年时就是靠这张地图了解到了三国时期的基本地理概念。

这次游戏中大地图的城池分布也会用这张地图作为底本。

至于包含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编写剧本和人物小传。

齐东海一直暗自在心中把自己开发的这个游戏与光荣的三国志系列进行比较。

在早期几代三国志当中并没有人物列传这个项目存在。而实现这个功能无非就是多写一些文本而已。对游戏容量较为宽裕的pc平台其实并不困难。齐东海打算提前引入这个系统。

这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游戏看起来完成度和可玩性更高,另一方面也和他打算重新整理一遍游戏中登场武将的内容有关。

光荣三国志的前几代,其受众群体更多的是局限于吉川英治三国志小说的读者身上。选取的登场武将以及能力评判标准都深受这部“二次创作的二次创作”作品影响。

而齐东海的游戏为了照顾普通读者的口味基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外加一些三国志原书记载的内容。

势必会出现一些日本玩家不熟悉的武将。为了玩家能对这些新增加的武将有所了解,撰写人物小传在游戏中就十分有必要了。

除此以外,齐东海还打算增加游戏中的剧本数量。

日本的普通人对三国故事的认知往往到赤壁之战为止。少部分三国迷了解的多一些最多也就是到诸葛亮北伐的剧情就差不多了。

对于三国末期的故事一般都很少涉猎。

但是齐东海的目标群体可不仅仅是日本玩家。他一开始就打算制作中文版。甚至还有制作英文版的野心。

所以游戏也增加了三国后期的两个剧本。一个剧本设定为诸葛亮去世之后不久。另一个则是淮南三叛时期,在这个剧本中除了魏蜀吴之外还增加了诸葛诞的势力可以选择。

游戏中另一个改变是扩大了地图的面积。在中原地区以外增加了匈奴乌丸鲜卑等边境部落。

孟获的南蛮在一些剧本中也作为这种边境势力登场。

齐东海甚至把倭女王卑弥呼也做进了游戏。

在特定条件下会触发倭人遣使而来的事件。由此点亮地图东边的一片隐藏的海岛。而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去征讨这座城池或者收为藩属。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