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根源文官掌兵(1 / 2)

片刻之后,哭闹不止的几个孙子被儿媳们匆匆抱走了,王氏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之色,冲着孙承宗勉强笑了笑。

“这山西啊,还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真不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教的这些娃娃们,也很…………独特。”

孙承宗微微轻笑了一声。

“挺好的啊,从小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既然来到了这里,也一定要尽快适应这里的一切。”

这边,孙承宗和家人愉快地聊着天。不经意间,孙承宗的目光落在了站在角落里的袁崇焕身上。那一瞬间,孙承宗心中涌起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犹记得第一次见面之时,袁崇焕还只是一个兵备佥事,也是这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带着几分拘谨,不敢贸然上前。

孙承宗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英国公的那段话,实际上已经为袁崇焕判了死刑,但孙承宗心里终归是不忍的。他挥退众人,带着袁崇焕走进了一间屋子。两人缓缓落座,良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老师,这来到山西了,学生就不给您行外面的跪拜之礼了。”

最终还是袁崇焕先开口,打破了这片宁静。

“嗯,无需多礼了。你来这里多久了?”

“学生已经来了五个月了。”

“嗯,这里,挺独特的吧。”

“是。”

又是一阵沉默,两人都没有再开口,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半晌过后,孙承宗刚想开口说话。

“老师,学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来到这里的那一刻,学生就明白了。陛下看似让学生自己做选择,可学生已经没有了别的可选项是吧。”

孙承宗张了张嘴,却无法反驳。

“记得第一次见你,你本来很拘谨,可谈到辽东的局势时却能侃侃而谈,老夫当时真是惊为天人。世人都说关宁防线是老夫一生最得意之作,可你是知道的,老夫不过是同意了你的想法而已。”

“师父应该是想说:学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忘记了初心,是吧?”

孙承宗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感慨,这也不傻啊,怎么就干了那么多的糊涂事呢?

“应该是先帝驳回学生平辽七策的那一次吧。”

袁崇焕一脸惆怅。

“老师应该知道,学生性子向来孤傲。从天启二年,学生举报当时的上级王在晋,老师替代并同意学生的关宁锦防线计划,再到天启六年学生打败努尔哈赤,可以说是一路顺遂,毫无挫折。”

“那时的学生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在辽东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当先帝将学生的平辽七策一条一条驳回之时,学生竟然想不到任何反驳的话语。那就是学生的第一次挫折啊。”

“先帝当时二十二岁,久居宫中,竟然比学生一个在辽东耕耘了那么多年的人看的还要透彻,这是何等的讽刺啊。当时朝堂的局势您也应该清楚,文官和魏忠贤斗得那么厉害,学生也只能在其中左右逢源,最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唉,那这次呢?你如果没有了当年的心气,就不要答应陛下啊?竟然还说出五年平辽的大话。”

“起初本就是当初之人临时要求学生前往辽东的。只是见过陛下之后,陛下的无条件信任又给了学生一些勇气。可到了辽东才发现,辽东局势已经大变,学生已经无能为力。”

“至于后来毛文龙的作用学生肯定是知道的,可是他在那边抢了一些人的利益。有人要学生除掉他。”

“这?这就是你杀毛文龙的理由?”

“是,可笑吧,没有办法,那可是一整条利益链,学生只是一个棋子而已,本想学着以前那样左右逢源。然后干出点成绩,可朝堂不会给学生更多的支持,只陛下一人之力,无济于事啊。”

“关于走私之事,也是学生身后的利益链的一部分而已。后面的带兵回京,学生是真的怕了,做出了一些过分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