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朝朝廷也是,那时候看着还是有点实力的,可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军队就变得不堪一击。要是早知道明朝朝廷那时候已经外强中干了,那当时就应该直接收服朝鲜,何必又等到现在呢?
可是,再怎么后悔也没有用了,还是得想别的理由。可惜啊,这朝鲜这几年明面上对后金那是恭恭敬敬,暗地里和明朝朝廷勾搭也做得很隐晦。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出兵。
最后,还是我们的范大人心思活络。到了崇祯九年的元月,范文程提醒皇太极不能再等了。所有人都知道这元朝的大印落到了皇太极手里,再等个几年,估计天下人都觉得他皇太极不敢称帝呢,这必然会影响他的声望。
至于朝鲜,范文程建议皇太极可以要求朝鲜派人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然后在登基大典上找找理由。这样,称帝后再直接起兵收服朝鲜,也可以稳固一下后金的声望。这个时候,什么改女真为满人,改金为清这些决策早就已经定下来了,范文程自然是知道的,也就不避讳地将“大清”说了出来。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建议,心中大喜。他觉得这范大人真是上天派下来辅佐自己的,简直太牛了。范文程的分析极为合理,到时候就算朝鲜不惹事,那自己还不会栽赃么?
说干就干,皇太极立即向着天下发通告,将自己准备在四月登基的事情昭告天下。同时,派遣人员通知明朝廷和朝鲜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朝鲜那边自然不敢拒绝,毕竟后金的实力摆在那里。反观明朝朝廷这里,可就炸了锅了。
小主,
朝堂之上,大臣们无法决断,这自然就成了大事,只能给崇祯皇帝送来了这个消息,让他自己决断。好嘛,这种事就成了大事了,那攻打山西,陕西更换总督和巡抚这些事情难道就不算大事了?
崇祯真的是被被气笑了,不过很快,他眼珠子一转,脸上那种猥琐的笑容又浮现了出来。
很快,崇祯的旨意就传回了内阁。要求内阁组织使臣队伍,参加皇太极的登基大典。这毕竟是登基的大事,那就由内阁首辅和礼部尚书带头前往。
这倒是没什么,可让我们内阁首辅周延儒和礼部尚书姜逢元两位大人吐血的是旨意的后面部分。
前往沈阳之后,对皇太极私自登基的行为做一个谴责,然后当场宣布没有明朝朝廷的册封,皇太极的登基就是个笑话。
这哪里是出使啊?这分明就是过去送人头嘛!人家登基大典现场,自己上去说他们不合法,女真不将他们这些出使的人活剐了才怪呢?
还有,你崇祯都说登基是大事件了,为了显示我们的诚意,那就由皇帝前往,不更显得有诚意?
周延儒快被崇祯皇帝的这一操作气死了,但还是将这封旨意拿出来在朝堂之上商讨一番。
周延儒和姜逢元俩人都是东林党,只有东林党的人和礼部的官员们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他党派的人都觉得无所谓,反正和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这礼部尚书都去了,那侍郎就不用去了,至于下面的一些小喽啰,也无所谓了。正好等这位礼部尚书死在辽东,他们又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