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纶的爪牙也很嚣张,他们在建康的白马巷里碰到了何智通,二话不说举着马槊上去就捅,直接把何智通从前胸到后背捅了对穿。
这帮凶手杀完人就跑了,但何智通没有立刻死掉,他认识其中一个凶手是萧纶家的人,于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蘸着自己的血在巷子的墙上写了“邵陵”两个字。
少府丞的品级虽然不高,但毕竟也是朝廷命官,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在京城的大街上被人捅死,这也太不像话了。何智通的儿子到朝廷里泣血告状,一定要给老爸找回公道。
萧衍也觉得这事儿的影响太恶劣,下令悬赏百万捉拿凶手。根据何智通的血书,配合其它证据,很快就确定了凶手名单,而且这些人现在都藏匿在萧纶的府中。萧衍当即派出五百禁卫军去抓人,最终除了一个凶手翻墙跑掉了之外,其余几个被当场擒获。
何智通的儿子也是个狠人,他把凶手们装到铁笼子里,四周架上炭火烤得外焦里嫩,边上摆了一车钱和一车盐蒜,跟老百姓说谁能吃一块肉就赏钱一千。老百姓一看还有这好事,个个争先恐后,转眼之间就把几个倒霉蛋吃了个一干二净。
凶手处理完了,该处理主谋萧纶了,但萧衍还是一如既往地偏袒,他只是下令把萧纶锁在府里,没过一个月就给放了,之后很快又恢复了官爵。
这种欺压百姓和官员的行为也就罢了,更夸张的是,萧纶对皇位都有非分之想。当年太子萧统去世,萧纲被立为新太子的时候,萧纶就在私下里胡乱评论,说萧纲被选为太子只是因为他生得早而已,老大萧统没了,老二萧赞没了,所以才轮到老三。
当时老四萧绩已死多年,等到老五萧续也死了的时候,萧纶高兴坏了,因为他是老六,萧纲之后就是他了。从此之后他开始天天琢磨如何当皇帝,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最大的障碍就是他老爸萧衍本人,只要干掉萧衍,再处理萧纲那个书呆子就简单了。他俩没了,这皇帝的宝座不就是我的了么?
于是萧纶暗地里组织了一只暗杀队伍,打算趁着某次萧衍外出的时候行刺,结果组织得不够严密,被一个宦官知道消息报告给萧衍,萧衍临时改了行程,这才没有着了儿子的道。
萧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自称搞到了不少曲阿好酒,专门运到皇宫请老爸尝尝。
萧衍以为萧纶良心发现懂得孝敬老爸了,也没好意思拒绝,但他本人当时已经开始素食戒酒,因此随手就把这些酒赏给了寺庙里的和尚。
这里需要多说一下,中国和尚不能喝酒吃肉并不是佛经上的要求,而是萧衍的要求。萧衍本人崇尚素食,国内的僧众们必须向他看齐,从此之后禁止喝酒吃肉才变成佛教徒的清规戒律。但现在规矩还没有完全定型,萧衍可以偶尔破例赏酒给和尚们喝。
这些和尚很久没喝酒,都馋坏了,一见皇上开恩,当即撒开欢儿喝了个痛快,结果喝完之后全部暴毙而亡,都到西天见佛祖去了。
这根本没有别的解释,明显就是萧纶献的那些酒有问题,而且目标就是萧衍本人,那些和尚只是替死鬼而已,但不可思议的是萧衍并没有追究这件事,只是要求手下加强戒备而已。
萧纶的胡作非为跟萧衍的无原则纵容实在是交相辉映,说不上谁比谁更奇葩。
不过眼下的萧纶就已经过了自己作妖的巅峰期,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家族,他从授命讨伐侯景的时候起,就已经跟之前大不一样。
而他的三个兄弟,萧纲、萧绎和萧纪,很快就要后来居上了。
萧纶之所以过来得这么慢,一个原因是出发前萧衍叮嘱他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所以他也没太着急,另一个原因是南梁多年不打仗,战备物资的储备很不充分,前段时间萧渊明北伐失败又损失了不少,准备起来也需要不少时间。
其实在两年多以前,萧纶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南徐州刺史,而南徐州的治所,就是建康东边的战略要地京口。萧纶上任之后,也觉得这里战备荒驰得不像话,一度在京口大肆营造铠甲兵器,无奈当时他的名声太不好,大家都开始怀疑他有非分之想,萧纶后来自己也感到舆论压力太大,一气之下把所有甲仗都扔到了长江里,结果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发现啥啥都缺,工作非常被动。
过程虽然很不容易,但萧纶最终还是组织起了数万人马。他本来打算领兵由东向西直接攻击侯景的大本营寿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但他的动作实在太慢,磨磨蹭蹭刚走到钟离(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时候,就听说侯景的叛军已经过了长江,直奔建康而去。
萧纶大惊失色,建康是国家的心脏,那里一旦有个闪失,打下十个寿阳也没用了。他立刻下令改变进军路线,紧急南下去回援建康。
萧纶的部队在建康东边,所以选择从京口过江,没想到越着急越不顺,大军在渡江的过程中突遇风浪,船只倾覆,人马淹死了将近两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江之后,萧纶清点了一下部队,步兵骑兵加起来一共三万来人,虽然不算多,但也足够一战。
这次跟着萧纶过来的将领不算太多,主要有南安乡侯萧骏、永安侯萧确、威正侯萧踬(zhì)、前谯州刺史赵伯超、武州刺史萧弄璋、步兵校尉尹思合等人。其中赵伯超就是萧渊明北伐时候带头逃跑的那个哥们。萧骏是萧衍大哥萧懿的孙子,算是萧纶的族侄。萧确和萧踬都是萧纶的儿子,而目前萧纶的长子汝南侯萧坚还在台城里面。
虽然萧纶本人荒唐得不成样子,但他的二儿子萧确可是个人才,不仅文化水平高,字写得还特别好,是当时着名的少年书法家,当时南梁朝廷所立的石碑碑文基本都由他执笔。萧衍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