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萧纲:鱼悬甘饵(2 / 2)

在萧纲的软磨硬泡之下,萧衍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拗不过儿子,只好挥了挥手道:“算了我不管了,你自己想谈就谈吧。不过你可要考虑清楚,千万别成为千古笑柄。”

萧纲如蒙大赦一般,哪还管得上萧衍的后半句话。他当即回复侯景说欢迎和谈,而且朝廷这边也不设限,只要侯景肯退兵,啥条件都可以谈。

侯景其实并没想要什么条件,只要双方能进入停战状态,他可以趁机把粮运出来就行。但为了假戏真做提高可信度,还是得像模像样地提点儿要求,于是他请朝廷把江右四州,也就是南豫州、西豫州、合州和光州割让给他。

但侯景也很狡猾,他深知如果就是这点儿条件的话,朝廷那边肯定会同意,那时候自己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而他是绝对不可能离开台城的。为了留个伏笔,还必须得提一个有难度的条件作为以后拖延时间的借口。

他要求宣城王萧大器亲自护送他过江。

这实际就是想要拿萧大器当人质。

萧大器是萧纲的长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太子,身份极其重要。对一个正常的朝廷而言,这个要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果然,萧衍也觉得这个要求太过份,双方一顿讨价还价之后,改让石城公萧大款出城为质,其他条件则全盘接受。

萧大款是萧纲的第三个儿子,地位比萧大器要差很多。侯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

二月十三日,双方派出代表在台城的西华门外歃血为盟,算是正式签订了罢兵条约。

签约之后,萧纲诏令各路援军不得妄动,让侯景赶紧收拾收拾离开台城渡江北上。

萧纲眼巴巴地盼着侯景走,没想到侯景不仅不走,甚至连台城外面那一圈围墙都没撤,叛军开始修整各种兵甲器仗,同时抓紧时间去东府城运粮。而外面的援军收到诏书,知道朝廷已经跟侯景议和,都不敢再出兵了,眼睁睁看着叛军大摇大摆地把粮食从东府城运到了石头城。

萧纲急得要命,心说人质也送了,血酒也喝了,你总不能不守约吧?他派人去催侯景赶紧动身。

结果侯景说不行啊,船还没准备好呢。

萧纲说好,我派人帮你准备船,你快点儿哈。

过了几天,侯景还是没动静,萧纲又派人去催。

侯景说我刚知道南康王萧会理和湘谭侯萧退的部队过来了,现在驻扎在北边的白下城(建康西北长江边的卫城)附近的马昂洲,天天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你得让他们退到建康南边去,要不我害怕。

萧纲说没问题,他当即下令让萧会理和萧退离开马昂洲,移军西南方向江潭苑,然后又去催。

侯景说不行,永安侯萧确前不久刚隔着栅栏骂了我一顿,说他不管朝廷跟不跟我议和,他是一定要干掉我。他这么凶,我哪里敢走啊。要我退兵,除非你把他调到台城里面去。

萧纲说这也没问题。他以萧衍的名义下旨去征萧确入朝。

没想到萧确拖延着不想去。

萧确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侯景是在耍花样,现在朝廷很明显已经上当了,自己可不能硬生生往火坑里挑。所以他找各种理由推脱搪塞,打算跑到南边去避祸。

可惜他老爸邵陵王萧纶不支持他。

萧纶现在已经变成了忠臣孝子,一心只想着萧衍和朝廷的安全,管不了别的了。他见萧确不愿意接旨,生怕因此破坏了朝廷跟侯景的盟约,赶紧把儿子叫过苦口婆心地劝道:“台城被围了这么久,你皇上爷爷性命忧危,咱们不管是作为臣子还是作为晚辈,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朝廷跟侯景议和,无非是想让侯景快点离开,后面的事情再做打算。现在侯景说只要你进城他就走,你不赶紧动身还磨蹭个啥?”

萧确见萧纶的眼泪都下来了,也有点儿于心不忍,只好耐心地解释:“老爸你别被侯景骗了啊,现在盟约已经签了好多天了,侯景不解围不退兵,天天在那里准备粮草修缮甲仗,他想干啥难道你看不出来么?而且我进不进城,跟他退不退兵有啥关系?这明显就是个借口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纶听不进去,他觉得萧确就是贪生怕死。既然你小子胆敢抗旨,连老爸我的话都听不进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他勃然大怒,转身对站在边上的前谯州刺史赵伯超道:“赶紧把这个逆子给我砍了,拎着他的脑袋进城!”

赵伯超是个老油条,他不敢抗命,也不好直接动手,只好抽刀对萧确道:“侯爷您还是考虑一下,我认识您,这把刀可不认识您。”

萧确见老爸震怒,再不听话恐怕真能砍了自己,没办法只好含泪跟着使者进入台城。

值得一提的是,萧确这次进城顺便还带了几百个鸡蛋,这是萧纶送给老爸萧衍的一片心意。

萧衍本来已经吃素很多年,被围在台城的这三个月里因为实在没有蔬菜可吃,才开始勉强吃几个鸡蛋,不过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这次看到儿子派孙子送过来这么多鸡蛋,萧衍一边亲手料理,一边老泪横流。

结果不出萧确所料,侯景还是赖着不走。他这次的借口是担心自己走了之后被援军抄了后路,而且石城公萧大款的级别不过,完全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他干脆派人把萧大款送回台城,坚持要求让宣城王萧大器出来。

侯景的要求越来越得寸进尺,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这次和谈明显就是个骗局。萧纲也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但他心中还是抱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舍不得跟侯景再次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