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皆知,皇帝对荀允和十分偏爱,简在帝心是一个缘由,更重要的是荀允和身上有一股别于其他朝臣的特质,他这个人圆融而不圆滑,老道而不过狠辣,他克己复礼,甚有君子之风,无论何时何地,眼底总藏着一抹悲悯,他仿佛是为朝廷而生,为天下苍生而生,没有其他朝臣身上那股对权力地位的野心勃勃。
也就是说,皇帝将首辅之权交到他手上,不用担心他会勾结朝臣皇子。
眼看行将朽木,皇帝甚至想,朝廷由荀允和坐镇,二十年内无忧,他可以放心去,将来青史上他还能博个任人唯贤的清名。
偏生在这个节骨眼上,荀允和出事了。
他随意点的一女,偏生就成了荀允和的嫡女,皇帝觉得老天爷狠狠抽了他一记耳光,捏了捏那卷口供,兀自失笑。
他当然可以顺水推舟除去荀允和内阁首辅一职,可问题在于,吏部卖官鬻爵,政风败坏,清查吏治的新政刚刚启程,这个时候换帅,新政必定胎死腹中,户部由荀允和把控三年,盐引换粮一事尚需落地,内阁刚刚大换血,不宜再生动荡。
皇帝甚至在脑海将其余几名内阁辅臣过了一遍,施卓有威望有口才,政务能力远不及荀允和,郑阁老便是个和事佬,用于平衡各部,斡旋朝中争端,户部尚书养病半年,尚在适应当中,至于兵部尚书,人是个实干的,论威望和手段也不及荀允和。
这些年所有的偏爱,均成了此刻的掣肘。
皇帝头疼地按了按眉心。
也仅仅是犹豫一瞬,皇帝果断做出抉择。
即便要换荀允和,也不是现在。
有这个把柄在手,想要拿捏荀允和也容易。
这么一想,皇帝豁然开朗,起身负手踱步到他身侧,“荀卿,你起来。”
荀允和慢慢折起膝盖,垂眸立在皇帝跟前,双目暗沉无神。
皇帝叹道,“不是你的错。”
荀允和眸色渗出几分痛楚,“臣识人不明,抛弃妻女,罪不容恕。”
皇帝摇摇头,“你是被人算计,并非本意所为,”眼看荀允和又要辩驳,皇帝蹙眉道,“朕说你没错,你就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