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第二卷完。下一卷开始将会回到现在时,敬请期待~
第三卷 蓝
第13章 链接
“温总,您要的数据。”助理小梁把一摞整理好的资料放在了温澜的办公桌上,“按您的要求,我把它们重新归档整理好了。上次您说无效数据太多的那几份方案,也都找相应的负责人进行了优化或者重制。”
温澜拿过最上面的几张报告,简单翻了翻,然后对着这个规规矩矩站在他办公桌前汇报、几乎大气也不敢多出两声的新助理微微点了点头,“做得很不错。”
“多谢您的夸奖。那么我去按您的要求进行剩下的那部分任务了。”小梁紧张地搓了搓手,然后拿起记录用的笔记本,在温澜肯定的答复声中,几乎是一溜烟小跑着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温澜看着对方匆匆离去的背影,几不可见地露出了一点无奈的神色。
当初刚刚被升任到管理位的那几年,他总是无法习惯下属们对他过于毕恭毕敬的称呼和动作,甚至还主动要求他们在与他沟通时,不要用“您”这种太有距离感的称呼和语气,或者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那些客套的辞令和礼节上。下属们一开始也试着改过口用“你”,但日子久了,温澜发现他们还是会自动恢复成之前的状态——在公司,人与人间的关系毕竟不像在学生时期,上下级别不仅代表着具体的职务划分,更是利益与责任分配权的归属的实质体现。纵使温澜个人一开始并不适应或者喜欢这种看起来不太平等的关系,他也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庞大的机构,这样的等级体系和种种看似“冗余”的规则设置,也的确是保障了它能完成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协调和调度沟通、正常履行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当然了,温澜依然有自己的处事原则,比如永远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因一时的任务成败而简单评判他人,也不顺从纯粹的丛林法则来挑选潜在的人才——比起当下的“强”“弱”,他更看重他人在被给予平等的机会或资源时,展现出的能力和态度。对待自己,他永远比对他人更为严格苛刻,时刻保持对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同时也很重视团队中人才的多样性和竞争力培养。或许正是因此,跟随他时间稍久的下属们,对他的信赖和服从程度似乎远比对其他的公司中层更高。他们的那些称呼和动作里,除了对“惯例”的服从,也透露出对温澜的能力和决策的由衷信任。于是日子久了,温澜也就听之任之,由他们去了。
不过,温澜自己仍然时不时会在心底提醒着自己: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本身的能力和勤勉,毕竟也有整个经济发展的良好大环境、以及一些运气成分在。绝不可因此而膨胀,将自身视为了不起的、手握权力高高在上的特殊存在,或者自负地认为自己的决策一定正确——他的某些选择和决定可能会影响另一些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乃至将来的“命运”,这并不只是单纯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份必须审慎严肃对待的责任。
温澜翻阅了一下那些整理好的资料,做了些批注和总结,然后回复了一些标记成“重要”级别的工作邮件,把另几个属下叫进来就市场部门新的营收定价规则做了些简短的讨论,草拟了回复给人事部门关于新员工的福利标准的审核消息,又看了看竞争对手公司新近发布的财报数据,修改了一封新送来的客户合同拟定书……一通不停歇忙碌下来,已经到了晚上下班时间了。
他一向习惯至少再加班半个小时,好静下心不受打扰地处理些额外的任务,或者对目前的总体工作进度进行简单评估和未来短期安排,这样也好错开晚高峰人潮最汹涌的时刻再出门。不过今天,他确实已经不太想再做些太费神的工作了。
于是他打开了办公桌的抽屉,扫了眼存放在里面的手机。
他的办公室布置得很简洁,干净整齐到几乎有点“洁癖”的程度——这大概也是他从小养成的收纳整理习惯所导致:一张宽大的升降式书桌,居中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两个显示器、一台传真话务机,以及必须的鼠标键盘等设备。存放着常用文件和笔记本的档案盒放在右侧,旁边是插满笔的笔筒、便笺纸、订书机等一些标准化的文具。左侧,年度日程安排表贴在白板的旁边,白板上则被他用规整的小字手写了些近期的注意事项,方便一转头就能看到。几盆园艺师定期精心打理的绿植被摆放在桌前侧靠近窗帘的地方,白日那里总是光线充足,从它后面的落地窗里,则能清楚地看到下面市中心的主干道上几乎永远车水马龙、嘈杂喧嚷的匆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