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2)

1015页……

而林渡舟的期刊文章,根据不同的排版,都保持在10页或者15页。桌面上张贴着时间表,林渡舟的学习历程,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到去年博士毕业,每个时间节点都被记录在纸面上。

而在博士毕业的旁边,醒目的红色笔迹划去了“29岁”的计划,将其修改为“28岁”。

林渡舟去年毕业,正是28岁的时候,在节目中说起自己已经写好文章,并感谢了教授的栽培。

感谢教授的栽培,才让他有今天。

旁边的另一本册子上,丧心病狂地记录了十年来胡渊每一次回复林渡舟消息的时间,从开始的下午以及晚上,到了渐渐推迟到上午,最后近两年,竟无一例外都是上午。

所有的数字似乎都和我知道的信息不谋而合——林渡舟溺亡于29岁,在10月15日。

据林沉岩所说,林渡舟的溺亡时间在下午;而一直到了第四次循环,我从叶帆口中得知溺亡时间在上午。

难道这才是胡渊一直所预测的?或者说……一直以来计划的?他想要的溺亡时间在上午,所以林沉岩在其中颠倒循环了四次。而第四次循环中的林渡舟并没有在29岁溺亡,所以又迎来了第五次。

难道要一切都如胡渊所愿地进行,循环才会结束吗?

我头疼欲裂,脚步有些虚浮,手掌撑在桌面上。所有数字的线索都明确地指向了最后的结局,我想起曾经林沉岩对我讲的那些话,他说在第三次循环中,他开始处处留意身边的细节,寻找所有蛛丝马迹,于是发现壁画上勾勒着惊涛巨浪,杂志上的第15页被折好,以及英年早逝的作者所写的书籍……

原来都是胡渊的手笔?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就像他在聚会上所说,他热衷于做心理暗示的实验,而他称之为“孩子”一般的学生,竟然就是他的研究对象吗?

“最近的实验还在进行当中,”聚会上的胡渊这样说道,深邃而浑浊的眼镜让人捉摸不透,“就快要成功了,等到结果出来,你们一定会知道的。”

研究对象是4个人……4个人,不正是林渡舟体内,包括他自己在内的4个人格吗?

胡渊早就发现了林沉岩和小黄豆的存在,或许在林渡舟告诉他之前,比我们想象的更早。而胡渊甚至知道叶帆的存在……他怎么会不知道呢,也许就连叶帆的出现也是胡渊暗示的结果。在叶帆出现之后,林渡舟的溺亡时间才如胡渊所计划的那样,来到了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