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陈懿延和彭俊浩却显得反应慢些,没有及时接应到位。而在凌云眼中,由于日本队盯防住了前场几人,所以阵形松开了一道狭小的口子,这就是一次远射的空当。
没进当然可惜,可之前也提到过,一场比赛里属于进球的机会本就不多,相比于让对手断球重新组织起攻势,这一脚远射的尝试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
这也是中国队这一代球员成熟的体现。
换做是以前,就算如邵宇衡这样的核心,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想着再控一控球,在做这种即时类的选择上不够坚决。
而此时,凌云站在场上,作为发牌员和前场司令官的他,思路清晰又坚决。
在最短的时间里,脚下抉择可谓当断则断。即便何羡已经内收要球,但考虑到他身旁日本队员围抢的程度,凌云还是做出了最遵从内心的选择。
他并不以谁在球场上大牌为传球的标准,只看机会的出现与否。
在徐晋之的战术里,他才是掌握最多球权的核心,现在看来,凌云已经很成熟自然地接过了这个大脑的角色。
而再看场上的局势,有苏郁稳固后防,衔接中后场,凌云手握前场三叉戟,输送炮弹之下,即便面对日本队的高压攻势和窒息的控球节奏,年轻的中国队却并没有被打得晕头转向,反而是在暗中蓄势待发。
小主,
宛如一个被堵在墙角狂轰乱拳的人,狼狈护住要害的同时,又已经摸住了身下的砖头。
这一幕和当初在奥运决赛面对法国队何其相似,强大到窒息的对手,连绵不绝的攻势……
而中国队一路顽强取胜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坚持不屈的斗志?
其实是各具特色又互相嵌合的整体。
放眼亚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都很难找寻到像如今这支中国队一样,前中后三条线都能有机互补,嵌合得当的队伍了。
即便是以整体战术和紧密配合着称的日本队,他们在球员特色上还是要弱于中国队一头。
只是他们长期浸淫于高水平联赛中,球员积累的经验和实力强过还在发育期的中国队。
所以在场面上,大众看来是日本队牢牢压制住中国队。
但实际当他们推进攻势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队上下真如铁板一块,风卷不动,水泼不进。
有苏郁的心有灵犀光环加持,以及常年训练和比赛积累下的默契,在思维上,这些队员也平均拥有了两到三个赛季的五大联赛级别的经验。
闻声而动,令下则止。
苏郁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将念头传达给队友,在他统揽全局的指挥下,中国队在后场的防守和传导让日本队都感觉到背心冒汗。
只是相对应的,日本队强大而紧密的联防体系,也让中国队的反击推进得极为艰难。
双方一时攻守形势中僵持下来。
但这股僵持在持续变化的局势中必然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