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布舒心里所想当然不能说出来,便回答到:“过了新年,再过三月便我生母的大寿,想必睿亲王也能探得。若到时他以为我母祝寿为名邀我回京,本王还能再拒绝吗?拒绝朝廷旨意本就给人以不忠的口实,若再拒绝为母祝寿则落得不孝的名头,有此不忠不孝的名头本王将来如何自处?”
叶布舒不紧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座的官员听完不由的互相对了对眼神,这意思就是问对方:“王爷这说词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这理由乍得一听好像在理,可细一想却不太对,你恒亲王自打离开京城打下西北这片家业,几时想起回去给你生母(昭仁皇太后)过大寿了,怎么以前不怕人说不孝,今年就怕了。
俗话讲“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大家都不认可这个说法,但却没有几个有胆子站起来问明白的。这一年里因为侧福晋的过世,叶布舒变的有些不似以前好脾气了,大家都怕触了霉头。
孔子说: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在这王府大厅里也还是有头铁的存在,那个谢元元在凤翔府办的差事极为出色,再加上认了叶布舒当老师,不到半年就在李信的建议下就被委以重任,协助叶布舒管理着陕甘、山西的军务和兵工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见谢元元站起来,对了叶布舒深施一礼,从容的说道:“王爷,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京城有如此风险王爷还是执意前往,想必王爷早就想好了对策。
纵然王爷心中有所笃定,但我等惶恐怎能安心做事。王爷如不能安我等之心,学生就整日堵在王府门前,王爷休想离去。”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有铁憨憨带头,这一众官员也来了精神,尤其是新提升的年轻官员都一下子站起来,纷纷表示要随着谢元元一起堵王府的大门。
坐在左右两排首位的李信和洪承畴则默不作声,仿佛这大厅里的吵闹与他们无关。两人一边品着四川蒙顶山刚送来的茶叶,一边等着叶布舒的反应。李信和洪承畴也是心照不宣,他们也想知道叶布舒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看着下面人闹腾着也不阻止。
“行了!都是带品级的朝大员,还如孩童一般胡闹。”叶布舒出言叫停了喧哗。
“你们说的也对,本王离开后若不让西北的官员们心安,难免要生出乱子来。你们听好了,本王接到京城的密报,明年京城有大乱发生,如果那时本王不在京城,大清国有倾覆的危险。”
短短一席话让众人惊诧不已,这时倒是洪承畴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也不再劝阻叶布舒,而是立马提出了建议。
“王爷如已经决定,就请王爷调发三路精兵;两路火枪,一路骑兵,每路五千,日伏夜行秘密前往山西大同,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从王爷亲卫中选数百人,扮作路人分批秘密进入京城,伏于京城王府左右,以保王爷万全。”
洪承畴的布置一口气说完,众人不由的心中赞叹,叶布舒也不由的在心中竖起了拇指。
于是说了声:“洪大人安排的极是妥当,只是这三路兵马由何人指挥也请说说吧。”
其实叶布舒知道他想推荐谁,叶布舒本也可以直接点将,只是他想把这个人情让洪承畴来做。洪承畴听到说让自己推荐带兵的将帅不觉迟疑了半分,他回头看向身后座位上想蹦起来的三个顺王暗自苦笑一声,心想:“这大哥还是不好当啊!”
于是对着叶布舒分析道:“事关王爷安危,这带兵的人既要是王爷的心腹又要有勇有谋,还要精通战事。如此只有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三位王爷最为合适了。”说完也不等叶布舒表态就坐回了原位。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老家伙这时都直直的站了起来,眼巴巴的看着上位的叶布舒。这三个老家伙知道,接下这差事自己将来还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不然只能吃老本了。他们自己是没什么,可自己的下一辈怎么办?
叶布舒对着三顺王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同时说道:“此事就依洪大人所说,本王的在京城的安危就交于三位王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