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和尚叁(1 / 2)

无双群侠传 朔望月78 1682 字 1个月前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原,与道教的敌对就从未休止。起初百姓不知佛陀,竟将之与老子混为一谈。三国魏国郎中鱼豢于《魏略·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佛教刚入中原,便名“浮屠”,也有称呼浮屠教。

简单说,就是佛教什么的,根本就是咱们老祖宗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天竺,又开创的一门学问。此言正中道家下怀,到了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为了贬低佛教,索性就编了一本《老子化胡经》。

直接说老子在天竺乘日精进入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化身,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

德秀连连摇头,道:“谬矣,谬矣,此分明乃王浮之邪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道家姜斌与融觉寺沙门昙无最辩法。姜斌引《老子开天经》,以老子生于东周周定王三年(公元前604年)。沙门昙无最引《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佛陀生于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较,佛陀要早生老子四百余年。若非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求情,姜斌当斩。此事早有定论,难道你竟是不知?”

沈放倒还真是不知,历史上佛道两家多次辩法。由朝廷主持的佛道之辩,自北魏到元,比较着名的共有十四次。佛教拿下七胜三和四负的骄人战绩。皇室所主持的辩论,往往牵涉极大,信仰之争,输的一方都是饱受打击。

双方辩论,这《老子化胡经》也是反复被人拿出来说。只是这经本就是杜撰,但凡它一出场,道家就没赢过。妥妥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唐宋之时,道家倒是难得扬眉吐气一回。唐武宗时,两次僧道大辩,有皇帝拉偏架,道家大获全胜。于是就迎来了“会昌灭佛”,佛教没灭,刚刚进来的摩尼教却是被当头一记黑棍,也给以后武林之中群起而攻魔教埋下了一处伏笔。

宋朝的皇帝也是信道的多,宋徽宗时,神霄派大宗师林灵素,号称有神通,闻名于世,简在帝心。此人甚至引诱宋徽宗当了“神霄派”教主。

史料载“林灵素,温州人。少从浮屠学,苦其师笞骂,去为道士。”或许是幼年仇恨太深,林灵素也主张灭佛。建议宋徽宗:“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飞卢卢小说网

宋徽宗竟然依奏,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诏,改佛为道,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乐可小说

眼看佛教要凉,但未过五月,京城大水,林灵素登城厌胜,却遭到役夫袭击,徽宗始知其为众人所怨。而且林灵素退水不成,随后又与皇太子争道结怨,终触怒徽宗。

上书弹劾林灵素的奏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斥归故里,佛教也得以恢复旧观。

然后就是金兵南侵,八年后,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一同做了金人阶下之囚。作为半个亡国之君,宋徽宗被一通狠批,说他“溺信虚无,怠弃国政,困竭民力。”而他“溺信”的罪魁祸首,正是林灵素。

如此一来,道家的日子又不好过。佛教总算福大命大,躲过一劫。

道家得宠之时,这《老子化胡经》又被道人拿出来宣扬,是以大宋境内,知之者甚多。

儒释道三家,千古传承,都是微言大义,博大精深。僧道辩论当中,都想拉拢儒家,反叫儒家声势愈大。而儒家读书人若称博学,也不能不懂佛道。

萧平安成都买了一本《道德经》,到如今也没看完。沈放对佛道两家也是半瓶子醋,似是而非。一论及佛学经义,两人逐渐插不上话。只能听德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好在德秀口才便给,说的倒也不乏味。沈放虽没有研究佛学的打算,但对佛法多些认识,也不抵触。萧平安听德秀讲些佛经故事,传奇典故,也觉有趣,增长见闻。

德秀也是知趣,没有说叫两人剃秃了跟他做和尚。

沈放笑道:“都说和尚嘴滑,最擅口舌之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僧道两辩,道家输多赢少。”

德秀也不以为杵,笑道:“佛家胜过道家,岂是口舌之利?道教求长生,修的是自身。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讲的是众生皆可成佛。这觉悟就不一样啊。道家说要有智慧,知天地之道,我佛说信我就成,这门槛也不一样啊。道家说要炼气服丹,我佛说只要行善事就可,这难度也不一样啊。道家要修仙,可没见一个人白日飞升。天天说炼丹的,倒是都挺争气,吃了没有不死的。我佛说,轮回因果,岂不是来来回回,皆有报应。孰高孰低,这还不是明摆着的么。跟我佛斗,真是不知道‘惨’字怎么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