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这份奏折的书面排版,小白都能给个99分,更别说工作汇报的内容同样质量优秀。
不过柳珀这空字的习惯也让他想起来了,该是时候统一标点符号了。
蜀地森林资源丰富,还有各种品种的竹子,这些竹子既能是煮盐产业的重要工具,也能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
只是今年扶仙宫那些熟练的造纸匠人人手有限,老带新训练一大批出来需要等明年,明年这些匠人会去齐地、吴地和蜀地,给那些地方也带去造纸作坊,优先发展这三个地方的文化产业。
蓟州和定州这种西北和东北的地方,那就直接从中原运纸过去,等以后产量高了看看能不能打下来。
洛阳和长安为中心的地方,本就是中原文化最强势的地方,有这两个都城造纸作坊的供应,价格较高的纸张对外售卖也还只是紧俏,不至于稀缺。
给吴地和齐地的,算是补偿他两个王兄,给他们丢一份好产业,给蜀地的,是培养培养他们对大晋的归属,因地制宜给个产业。
中原文化再先进,再多姿多彩,那也得外面能看得到啊。不把传播途径搞多一点,这怎么传播出去。
商人和士会把《洛字》在内,洛阳城里的见闻,学宫的辩论,成非的诗赋,带去各地,那些记录一切的纸张,就是能让各地知道洛阳文化现在有多强势的重要载体。
比如他吴王兄的吴地,那里虽然有矿有盐的,森林资源还丰富,但是以前是越人居住的地方,现在还残留一些百越文化,越国更是如此。
小白很支持地方发展,但必须以长安-洛阳为中心。
想搞地方经济,地方文化,可以,以洛阳为主要文化中心来辐射地方就很好。
柳珀的奏折看完了,是杨珺的。
杨珺的奏折里,说的是他带着鲁氏子弟这一年在蜀郡修河道的工程进度。
他还跟着鲁氏子弟一起,拿着洛阳送过去的纸,写了一份工程计划书,把预计做的工程,现在已经做了的工程都给写上,还标了各项工程预计人手、造价、时间。
穿越之前大学专业是网络工程的小白,觉得自己回老家完全没有什么跟不上时代的担心了。
就他做皇帝以来干的这么多工作,就业方向广的不行,还超高的工龄,能雇他的人算是了不得了。
除了汇报工程进度,杨珺还汇报了一下那些储存的罐装火药使用进度。
鲁氏子弟善于工器。
他们一起开山的时候,为了省时省力,减少人员伤亡,能用上工具的,都尽量用工具来完成。
杨珺的夫人也负责一些后勤安排,见过鲁氏子弟们造工具的现场,有所感悟,邀请了几个鲁氏子弟一起来改进纺织工具。
蜀地的丝绸本就有名,蜀地的刺绣也同样有名,蜀锦以图案生动、织纹精致、色彩艳丽而着称,贩去中原也同样受到贵族们追捧。
当初小白在蜀郡时,郡守夫人给他准备的衣服都是他自己家里织的,就是蜀锦。
蜀郡织造工艺已经很成熟,郡守夫人想着,既然工艺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那能不能改进一番工具,让蜀锦的制作方式能够更便捷,效率更高。
鲁氏子弟听了夫人的想法,觉得这大有可为,做好了以后,对蜀地的益处不比盐差。
商议一番之后,鲁氏内部挑出了几个善于改造工具的弟子出来,协助郡守夫人完成此事。
杨珺表示,纺织这事他不懂,就交给弟子和夫人操办了,盐政有柳珀在一切都好,蜀地内政都有郡丞桌英在,益州牧从不插手他们搞的这些事,人不瞎搞事,挺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完奏本的小白点点头。
很好,不需要自己提醒,鲁氏子弟已经找到了合适他们的发展方向。
把自己的技能放在这些民生相关的地方,去帮助当地百姓生活的更好,不管自己的学说受不受君王重视,都能让他们在当地受到尊敬,也让自己的学派在后世留下不少东西。
只是杨珺,你忙活你的水利工程就行了,不需要惦记着给孤送点蜀锦,孤不需要。
卓英,孤允了你暂代蜀郡政务能给孤上奏的权利,你管那些火药管的挺好,很是注重信息保密工作,但是给我写奏折可以用点正常的话,不需要用同音字。
小白停笔,让陈冬把这些奏本拿去边上,明天就跟着一批新的物资车队一起,趁着蜀郡雨季要没了,送去蜀郡。
-
小剧场
柳珀:陛下,您放心,我会让我大晋的领土之上只有晋人!
小白:倒也不用……算了,你慢慢来,不要着急。
阿飘们也讨论起来关于蜀郡的事情。
第五家某个祖宗:蜀郡啊,那里又远又偏,要不是冲着一统中原和那里的资源人口,谁愿意过去那里啊,派官员过去都要好好挑选一番。
但是柳珀这种人才,直接被小白留在蜀地,还能毫无怨言的在那里做牛做马干活,他可真是个好臣子啊。
武帝黑线:要不要看看他给了柳珀多少权利啊。益州的盐政,先斩后奏之权,养兵的权力, 暂时财政私用……
太子疯狂赞叹:不愧是吾弟小白,能这么信任手下的臣子,不怪乎臣子愿意为他赴汤蹈火,汤武对伊尹的信任也不过如此
求定:父王说的对!
其他阿飘们眼神怜悯的看向武帝:最爱的大儿子和大孙子都是小白吹,你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