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当初在万花楼中,程处默一眼便认出了高安,那份自信与从容,如今却成了讽刺的笑柄。谁能想到,林修这个看似温文尔雅的书生,竟有如此胆识与魄力,不顾勋国公的颜面,将高安就地正法,还毫不客气地将勋国公轰出堂外?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对林修充满了敬意与钦佩。在这大唐盛世,恐怕也只有林修一人,敢如此行事,不畏强权,只为伸张正义。
那些小小的县令,甚至是老程、老牛、长孙无忌等权倾一时的朝臣,在面对这样的案子时,也不得不顾及勋国公的颜面,畏首畏尾。而林修,却如同一股清流,勇敢地站了出来,为弱者撑腰,为正义发声。
“多谢大人,为小女子伸冤!”那名叫红袖的女子,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与感激。
“多谢大人为冤魂讨回公道!”那冤魂红雾,虽然已化作虚无,但那份对正义的渴望与感激,却如同实质般弥漫在空中。
林修微笑着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柔:“此乃本官应尽之责。红袖、红五,你们父女二人虽然阴阳相隔,但念及父女情深,本官做主,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做一个最后的了断吧。二位阴差,在这半个时辰之内,你们不得将人带走。”
话音未落,那两个身穿黑袍、面色冷峻的阴差,竟也微微躬身施礼,仿佛是在对林修的这份人性与温情表示敬意。 月影判官:林修的柔情铁律
“是的,通判大人!”那低沉而坚定的回答,在空旷的大堂中回荡。随着这句话的落下,不论是红袖还是红五,两人的脸上都仿佛被春风吹拂过,绽放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喜悦之光。
林修,这位被坊间传颂为“铁面无私”的判官,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似乎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然而,在坚硬的铁面之下,谁又能窥见那隐藏于人心深处的柔软角落呢?正如他昔日为孙广孝开恩,助那钟馗还阳七年,又如他严惩马城隍,将无辜枉死的女子从阴间带回,让她得以侍奉年迈的老父。
此刻,面对红袖与红五这对阴阳相隔的父女,林修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尽管生死相隔,但那份深厚的父女情谊却如同坚韧的纽带,始终未曾断裂。于是,林修心生慈悲,破例给予他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让他们得以在这最后的时刻,倾诉衷肠,互诉离愁。
父女二人听闻此言,激动得连连躬身施礼,脸上的喜悦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林修望着他们,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随后轻轻摇头,宣布退堂。
衙门外,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欢呼雀跃,高呼“清官”二字,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浪潮般汹涌澎湃。林修转身离去,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仿佛在说:“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
尽管此案已经水落石出,高安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林修深知,自己的正义之举也无形中得罪了那权势滔天的勋国公。日后的长安城,或许会因为这场纷争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然而,林修却毫无畏惧。他坚信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所铲除的皆是那些罪大恶极之人。即便勋国公想要找他的麻烦,他也毫不退缩。在林修的心中,只有一句话:“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若真有人敢于挑衅,那就让他尝尝我的‘盘他’大法!”
:睚眦小人,多加提防
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夜空。今晚的月色格外明亮,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林修这位正义判官点亮的一盏明灯。在这清冷的月光下,林修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他仿佛在默默地告诉自己:“无论前路多么坎坷,我都要坚守心中的正义与信仰。”
与此同时,在这宁静的夜晚中,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那些心怀不轨的睚眦小人,正躲在暗处窥视着林修的一举一动。他们或许正在策划着新的阴谋与诡计,试图在这位铁面无私的判官背后捅上一刀。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狡猾多端,都逃不过林修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长安城里,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与冷静,才能确保自己与百姓的安宁与幸福。 在那片被夕阳染得比往日更加绚烂夺目的天空下,林修、程处默与李怀仁三人,悠然自得地倚坐在后衙一隅的古朴石凳上。夕阳的余晖如同细碎的金色绸缎,轻轻披在他们的肩头,给这平凡的午后添上了一抹不平凡的温馨与光辉。
石凳上,岁月雕刻的痕迹与他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仿佛每一道裂纹都藏着过往的故事,而此刻,这些故事正随着轻风,悄悄地在他们之间流转。林修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石面,每一下都像是敲击着时光的鼓点,节奏中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
程处默则是一副悠哉游哉的模样,他的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似乎正沉浸在某个有趣的回忆之中。偶尔,他会抬头望向那片被晚霞映红的天空,眼神中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淡淡怀念。
而李怀仁,则是三人中的智者,他双手交叠置于膝上,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人生课题。但每当林修或程处默的笑话响起,他那紧锁的眉头便会瞬间舒展,嘴角勾起一抹温暖的弧度,加入这场属于他们三人的欢乐盛宴。
这一刻,后衙的石凳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块堆砌,它成了他们友情的见证,也是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缩影。在这里,他们分享着彼此的梦想、困惑与欢笑,让这份比往日更加明亮的记忆,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