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灵枢第34章 五乱 第三十四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知,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黄帝曰:善。愿闻其道。歧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俞;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黄帝曰:补写奈何?歧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写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馀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对古文深度解析:
七律诗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五乱〉解析》:
《七律·赞〈灵枢·五乱〉解析》
周易哲思蕴妙玄,灵枢五乱细钻研。
阴阳燮理玄机显,变化周行病理诠。
象数探微知腑脏,中和守正复康安。
传承经典创新意,医道精深一脉连。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哲思蕴妙玄,灵枢五乱细钻研”,指出周易哲学中蕴含着精妙深邃的思想,而对《灵枢·五乱》的解析也进行得十分细致深入。
颔联“阴阳燮理玄机显,变化周行病理诠”,强调了阴阳调和的道理以及变化周而复始在病理阐释中的体现,突显了周易哲学与《灵枢·五乱》解析的紧密联系。
颈联“象数探微知腑脏,中和守正复康安”,说明通过象数来探究人体脏腑的微妙之处,以及中和守正对于恢复健康的重要性。
尾联“传承经典创新意,医道精深一脉连”,表达了对传承经典和创新发展的重视,强调了医道的精深是一脉相承的。
整首诗围绕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五乱〉解析》这一主题,赞颂了其在哲学思考和医学探索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五乱〉解析》
《灵枢·五乱》作为中医经典篇章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而将周易哲学的内涵与之相结合进行深度解析,更能揭示其中的玄妙之处。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五乱》中所描述的各种生理紊乱现象,恰如阴阳失衡的表现。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当阴阳失调时,就会出现五乱之象,如气乱于心、魂乱于肝、神乱于意等。这与周易中强调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后所引发的变化相呼应。
变化与转化是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五乱》中,我们可以看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变化与转化的动态过程。正如周易中的卦象变化,疾病的症状也会随着时间和治疗而发生转变。同时,人体自身也具有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这体现了周易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周易哲学所倡导的。《五乱》中所涉及的各种紊乱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心、肝、脾、肺、肾等脏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处的失调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与周易中强调的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疾病。
象数思维在周易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解析《五乱》时,我们可以运用象数的方法来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例如,通过观察脉象、舌象等象的变化,来推测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和脏腑的功能状态。象数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循环往复是周易哲学中的又一重要观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如昼夜节律、月经周期等。《五乱》中所描述的紊乱现象,往往与这些节律的失调有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手段,使人体的节律恢复正常,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一。这与周易中强调的顺应自然节律的思想相契合。
在《五乱》中,还体现了周易哲学中的中和思想。中和意味着平衡与和谐,是人体健康的理想状态。当五乱发生时,就是中和状态被打破的表现。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中和状态,使人体重新达到平衡与和谐。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情志调节等,以达到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